
***續前講*** 瑤池金母普度收圓定慧解脫真經 (3)爐香讚及神咒 經文:爐香讚: 楊枝淨水、遍灑三千、性空八德利人天、福壽廣增延、滅罪消愆、火焰化紅蓮。 南無清涼地菩薩摩訶薩。(三稱) 說明:觀自在菩薩手持一枝楊柳枝,以甘露淨瓶中法水灑淨三千大千世界中眾生一切罪業,恢復清淨心、得以出離苦海而解脫。淨水能夠清除一切汙垢,得以再獲清 淨。佛之淨土有八功德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所謂八種殊勝功德水,即:澄淨、清冷、甘美、輕軟、潤澤、安和、除饑渴、長養諸根。法水洗淨後,可以...
2015-02-03 14:52:49 編號:270 瀏覽:1050 回應:0***續前講*** (2)瑤池金母讚 經文:瑤池金母普遍瀛、東側妙機、勸眾存德學善儀。 解說: 『瀛』是指『瀛寰』之義,亦即是指寰宇水路之總稱。瑤池金母的德化寰宇天下,普度一切有情眾生,皆能離苦得樂,破迷開悟,搭乘母娘法船,回歸理天瑤池本 位。奉勸眾生勤修德業功果,普行善功善德,期使功過相抵,滅罪消愆,清淨法身,不再流轉輪迴受苦,早日超越生死苦海,再登上淨土彼岸。 經文:覺悟懺悔修正果、智慧貫徹登中池、金筆開科無私曲。 解說:眾生若能破迷開悟,除妄歸真,找回本來真心...
2015-02-03 14:50:40 編號:269 瀏覽:1430 回應:0(1)瑤池金母普度收圓定慧解脫真經 經名解說:瑤池金母 瑤池金母乃天界眾仙女之首,凡是天地間得道女真神仙,皆屬其管轄,其地位在眾仙中最為崇高。 鴻濛未判,天地混沌,日月不分,斯時,無窮盡先天聖佛仙真混元一氣,放無量亮光,運轉虛空,即是玄玄上人,又稱元始天王。 因位居至上,又稱上帝。又為萬物之始祖,故有稱天父、老母。因不知其名,故稱玄玄;不知其原,故稱元始,則是大道之元,無名之始。 運轉既滿週圓,氣自分散,故化三清...
2015-02-03 14:50:12 編號:268 瀏覽:960 回應:0(40)心經總結論 諸佛皆是為{普度眾生同歸正覺}之因緣而降世用各種善巧方便來示現度化眾生,觀諸佛度化眾生之法門,就是講經說法來教化根器不同之愚痴眾生。 眾生因根器分利鈍之不同,心量大小各異,所以佛同在設教度生之時,常以三轉法輪的方式來詮釋同一個問題,使得上中下根器不同者,能夠完全了達佛陀所說真實意義,進而起信不疑,再深解義趣後,當能覺悟而能依教奉行不懈,終究親證實相本心即是如來。 佛陀在界說真理時有(權)有(實),實則講(一乘佛法),當知宇宙真如實相,當體即空之理;權則分別講...
2015-02-03 14:49:47 編號:267 瀏覽:713 回應:0***續前講*** (39)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妙三菩提(二)。 丙初:出名嘆益 經文: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預譯】以下是密說般若。如來說法利生有顯有密。經典中明說道理以示人如何修持為之顯教;不是解釋,唯加持用功的謂之密言。顯說即經文,密說即咒語,如經文中:揭諦,揭諦……..。經顯義理,咒顯祕密,義理可闡述,秘密不可解釋。 (一)顯說:是以文字語言來闡發道理,...
2015-02-03 14:49:16 編號:266 瀏覽:732 回應:0***續前講*** (38)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妙三菩提(一)。 經文: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妙三菩提。 【分譯】 一、三世:約豎指一切時代而言,即現在、過去、未來而言。 二、諸佛:言佛之多義,曰橫論,即指十方世界諸佛之義。本該稱(佛陀),但我國好簡故僅稱佛。佛陀當譯為大覺者。(者)字可以蓋括除人類外的一切有情眾生。 一切有情迷於緣起性空之理,妄認宇宙萬有幻起的現象為實法、四大假和的幻軀為實我,迷戀取著而不放,無法覺悟。而佛陀...
2015-02-03 14:05:06 編號:265 瀏覽:749 回應:0***續前講*** (37)以無所得故...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 以行深般若的菩薩們,當能照見五蘊皆空之理,即是諸法空相,緣起緣滅,無法永恆不變,亦非是一合相,自然不會執著而起了種種虛妄的顛倒之想,所以說:遠離顛倒夢想。 楞嚴經之行陰區宇中,就會起了種種顛倒偏見,因而計度推測妄想,如此就會迷惑了菩提種性,因而墬入外道中。又在識陰區宇中,天魔種性強烈,罔象虛無顛倒妄 想的一份無明仍然未斷,行者當需“將識還元”,得知真如性依緣應化,不再有心妄執生滅...
2015-02-03 14:04:35 編號:264 瀏覽:725 回應:0***續前講*** (36)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二)。 戊初:明菩薩得斷果 經文: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如此就是說明(無所得)就是真得的道理。修者原本具足一切,不需外求,只是本心被無明蒙蔽而不...
2015-02-03 14:03:54 編號:263 瀏覽:813 回應:0(35)以無所得故....究竟涅槃(一)。 丁四:證果{戊初:明菩薩得斷果;戊二:明諸佛得智果} 戊初:明菩薩得斷果 經文: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本經注重在『無所得』三字,修者要特別留意。此無所得切勿做『無得』二字解。因上文之『無得』二字是破『菩薩法執』,已如上解。今『無所得』三字是總結上文『是故空中無色&...
2015-02-03 14:03:19 編號:262 瀏覽:692 回應:0***續前講*** (34)無智亦無得(一) 戊三:破全教菩薩法相/無智亦無得 戊三:破權教菩薩法相: 經文:無智亦無得 【分譯】菩薩所修法門非常多,今依此經旨趣,僅就般若引申之。 一、智:為能觀之智。 二、得:為所證之理(法空)。 能空諸法之(智)與空智所(得)之理,二者具不可得,所謂(能所)雙亡,境智俱泯,故曰:無智亦無得。 何以能觀智與所證理皆不可得? 因為眾生迷於事相所顯現的假象,誤認為真實不虛,而執著不放,因此需要運用善智慧去觀察,若能夠以行深...
2015-02-03 14:02:49 編號:261 瀏覽:925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