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g Thomas 青雲雲海宮粉絲團 LINE Mail youtube

課程資料

標題 (35)以無所得故....究竟涅槃(一)。
發表者 青雲雲海宮 (2015-02-03 14:03:19) IP 125.227.236.37
內容

(35)以無所得故....究竟涅槃(一)。



丁四:證果{戊初:明菩薩得斷果;戊二:明諸佛得智果}



戊初:明菩薩得斷果



經文: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本經注重在『無所得』三字,修者要特別留意。此無所得切勿做『無得』二字解。因上文之『無得』二字是破『菩薩法執』,已如上解。今『無所得』三字是總結上文『是故空中無色….無智亦無得』一段文義;亦是總明『般若畢竟空』精要語。



『分譯』一、以無所得故:

此句為承上啟下之詞:

(一)承上文:『是故空中無色….無智亦無得』

(二)起下文:『菩提薩埵….三菩提』

一)以;作『因為』二字解釋。

二)無所得:『沒有一法可得』。

三)故:『可以通上通下』。

1)承上文:則作『原因』二字解釋,即『以無所得故』為句。

2)起下文:當作『所以』二字解釋,即『故菩提薩埵』



(1)約實相理體而言:

為何以上要說『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智亦無得』呢?(以)真空實相理體上本自清淨空寂,『無』有五蘊等一切法『可得』緣故,故說(以無所得故)。此句為承接上文來讀。

(2)約般若功力而言:



(因為)般若能夠掃除一切煩惱,蕩除諸相(無)有一法(可得),有如是妙勝功德力,所以菩提薩埵(菩薩)依此(般若)而可以獲得(心無罣礙),乃至究竟涅 槃(因心無罣礙故,不執著有諸法可得之心),所以三世諸佛皆以此(心無罣礙)依之而證得(無上菩提)。諸佛是不執著有諸法可得之心,故證成佛果。



又可分為(能得)、(所得)、(本具)三義解之。



(1)約能得言:自性本即俱足一切而圓滿不缺,不需要多得一點,或是少得一點。故曰:無所得。



(2)約所得言:依般若勝慧而了達諸法皆空之理,無有一法可得,故曰無所得。



(3)約本具言:實相本具一切功德智慧,只因凡夫迷而不見不知,如今菩薩依(行深般若)親證實相(了達一切功德本具而自現,不是前無而今忽有,亦非從外得來,因本即俱足故,並非真有所得,只因迷而不知,如今開悟而尋回本心,故曰無所得。



由此可知一切諸法皆因妄情迷執而有,

如(凡夫)執著(五蘊)為實有,故有身心及世界可得;

(二乘)執空故有偏空涅槃可得;

(權教菩薩)執二邊故有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想,能所歷然。



總之(無所得),即無(愛、取)、(執有),因無愛、取故,不會得(有)即是業力。若一執愛、取,則會生(有)而三惑煩惱熾然。



菩薩以行深般若觀照之,照見五蘊皆空,則忘情頓消,執著具遣,亦無三惑(見思/塵沙/無明)可言,焉有諸法可得呢?



即云:無有一法可得,而下文又云:三世諸佛,依般若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妙三菩提。看似有一點矛盾,修者當知菩薩摩訶薩,不貪一切法故,以無貪無求,而 行菩薩道,菩薩不貪一切功德,故沒有(所得)的問題,若有所得則心生(執著)而受染,無所得而心自空寂而能解脫(菩薩究竟涅槃,即由無所得而成就的)。菩 薩是以三輪體空布施功德來度眾,但菩薩亦不具功德故,所以菩薩能親證實相而成佛果。



修者若重虛名虛利以為有所修得,非但無法獲得,反而執著要有所得,故心被束縛而無法解脫涅槃。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