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g Thomas 青雲雲海宮粉絲團 LINE Mail youtube

課程資料

標題 (40)心經總結論
發表者 青雲雲海宮 (2015-02-03 14:49:47) IP 125.227.236.37
內容 (40)心經總結論



諸佛皆是為{普度眾生同歸正覺}之因緣而降世用各種善巧方便來示現度化眾生,觀諸佛度化眾生之法門,就是講經說法來教化根器不同之愚痴眾生。



眾生因根器分利鈍之不同,心量大小各異,所以佛同在設教度生之時,常以三轉法輪的方式來詮釋同一個問題,使得上中下根器不同者,能夠完全了達佛陀所說真實意義,進而起信不疑,再深解義趣後,當能覺悟而能依教奉行不懈,終究親證實相本心即是如來。



佛陀在界說真理時有(權)有(實),實則講(一乘佛法),當知宇宙真如實相,當體即空之理;權則分別講三乘。

於行事上則有(顯)與(密)之分別,顯是說明道理以示人修持之方法,密則不是解說,直示密咒以持誦,若顯若密皆有不可思議之功德力。顯密皆能令行者獲得種種利益,乃至究竟解脫涅槃成佛;唯依行者修持功行之深淺而證果不同。



在語言文字上則有廣有略,略則提示剛要(總明大意),令利根者一聽即開悟,不費餘力;廣則祥陳細目(分別解釋),使頓根行者,入多方法門,不致難悟不解。此則為佛陀善巧方便度化根器不同者之法。



蓋權實同開則能夠圓滿普度利鈍者、顯密並施即可隨機得益、廣略互陳自然利鈍兼收普度皆開悟。本心經的內容即是俱全這些條件,現在再將全經的綱要做依總提示一下以做結論。



本經內容分為顯說般 若及密說般若二大階段,從觀自在菩薩起至三藐三菩提止為顯說般若文。故知從般若至菩提薩婆訶止為密說般若文。



一、顯說般若:



(一)從(觀自在菩薩…度一切苦厄):是總示菩薩修證境界,可分為下列次第:--



(1)(觀自在菩薩):明能觀人---行者,。

(2)(行深般若):明所修行---修行法門。



下二句約所證功德而言---利他、屬於證果。



(3)(照見五蘊皆空):明所觀境---開悟境界。

(4)(度一切苦厄):明所得益---修行結果。



(二)從(舍利子!色不異空….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三藐三菩提):祥明般若真實意義。



(1)(色不異空…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遣執文。

(2)(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是顯性文。

(3)(是故空中無色…無智亦無得):是破妄文,其中:--



(1)(無色無受想行識…乃至無意識界):破凡夫我相。

(2)(無無明…無苦集滅道):破二乘法相,其中;

1、無無明(十二因緣法):破緣覺法。

2、無苦集滅道(四聖諦道法):破聲聞法。

(3)(無智亦無得):破權教菩薩法相。

(4)(以無所得故…三藐三菩提):為證果文,其中:

1、(菩提薩埵依般若…究竟涅槃):是明菩薩得斷果。

2、(三世諸佛依般若…三藐三菩提):世明諸佛得智果。



以上為顯說般若。



二、密說般若:



(一)(故知般若…是無等等咒):是先出名嘆益。

(二)(故說般若羅密多…即說咒曰…薩婆訶):是正說咒語。



以上為密說般若。



三、略說般若(色不異空)等四句為略說般若。

四、廣說般若(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以無所得故)為廣說般若。



(1)五蘊、十二入、四諦、十二因緣:為權法。

(2)無所得、究竟涅槃、三藐三菩提:為實法。



扼要說明之:--



(1)(照見五蘊皆空):是破妄顯真,略明行般若的境界。

(2)(色不異空…無智亦無得):是悟妄即真,廣述般若真空實義。

(3)(以無所得):是總結般若功能和實相境界。

(4)(依般若羅密多…):是明諸佛菩薩皆依般若得解脫而成就無上菩提,已顯本經之殊勝。



本經之殊勝:



1)依般若:屬於修行的境界。了知以三般若。



1. 先依文字般若工具,而能夠(依文解義),再(深解義趣)後,就能夠起實信心而覺悟,因為覺悟。



2. 次依觀照般若為助行,行者就能夠起清淨,當清淨心生起後,就可以行深般若而照見(五蘊皆空)之理,了達空有不二之理後,能夠覺悟諸法皆空,一切皆是生滅法,依隨因緣起滅而不真實。



3. 再依觀照般若的了達宇宙真如實相,當體皆空,故能夠親證實相般若,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因為(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若空中無色,自然就沒有四大假合的(色身)存在,即無色身,就無苦受。



2) 心無罣礙,願離顛倒夢想:屬於斷妄歸真的方面。



能夠破除妄想執著,對於因緣虛幻假合的現象不再執著不放,就可以破除妄想,妄想不起,真如實相就會顯現,明白實相本即如如不動的一合相,永恆不滅不變不壞, 當可破妄歸真而究竟涅槃。



3) 究竟涅槃…..三藐三菩提:屬於證果的方面。



全經是說明本來就沒有無明,所以不需要去滅無明,所以就沒有行、等乃至生、老死的問題發生了。又因為本來就無苦、集、滅、道,本來就沒有苦可言,又為何要 想求方法去滅斷諸苦呢?這都是因為眾生愚痴的關係,誤認於因緣虛幻的假合現象執著為真實不虛而不放,如此執著、計度、推測、顛倒夢想等,因而使得心有罣 礙,故產生種種顛倒妄想而生無明煩惱。



若是了達一切皆是顛倒夢想而引起,故無明現前而起心動念,又再造作而起業力,當然會在流轉再四生六道中受苦。行者當知本來即無,一切即無,莫起造作,業力不生,除去四相,滅斷三心,二死永亡,一門深入,妄心調伏,真心安住,行心見性,究竟涅槃,當即成佛。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