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g Thomas 青雲雲海宮粉絲團 LINE Mail youtube

課程資料

標題 (5)淨天地/金光神咒
發表者 青雲雲海宮 (2015-02-03 14:53:53) IP 125.227.236.37
內容 ***續前講***



(5)淨天地/金光神咒



經文:淨天地神咒。

天地自然、穢氣分散、洞中玄虛、晃朗太元、八方威神、使我自然。



解說:此咒一起,天地開泰,一片祥和,心為天,腎為地,心火清則天氣自然下降,腎水淨則地氣自然上升,心火為元神,腎水為元精,若神清精淨,水火能調和, 精氣神足,混濁氣散,心中清明,蒙塵灑淨,妄心不起,真心現前,了了明白,因緣起滅,非一合相,自性靈光,因心淨而顯,心即無住,靈光自顯,指主宰八方之 護法神祇,威儀自現,護持眾生,當得自然無礙。



『洞中』洞中玄虛乃指行者之心,心不起一念,空無一物,則虛無妄相即銷,能破妄歸真,明心見性,即見靈光顯現。

『晃朗』為光明義,『太元』為天地未分之時,所顯之本性(第八阿律耶識)是純淨無染相,若心無所住,則空無一物,心即無住,則靈自現,故曰:『洞中玄虛、晃朗太元』。



經文:八方威神、使我自然。



解說:『威』外邪不入心內,『神』內心安靜無礙,『我』是指『真我』所言即是『本靈』『本性』本來俱足的,一旦行者修到自性靈光顯現出來後,八方的外道邪 魔就無法再干擾行者,行者的內心自然得到安靜而入三摩定地,道法自然,以三般若,照見宇宙真如實相,當體即空之理,可得大自在而無礙。



經文:靈寶符命、普告九天、乾羅答那、洞罡太玄、斬妖伏邪、殺鬼萬千。



解說:靈寶天尊以牠的符命來照告天下諸護法神,涵蓋三界九地(註解),乾羅答那為九天的護法神而顯威神力,揮舞著洞罡太玄的寶劍,將來要斬妖伏邪,專殺不法之鬼,其數無邊無量之多。使得三界九天之地皆能得以清淨,不再束縛擾亂三界九地一切有情眾生的修持。



註解:『三界』為有情居止之世界,可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等三界。依禪定三昧之深淺,色界、無色界復分為四禪天、四無色天,與之欲界,計立九種有情之住地,稱為九地或九有(九種生存)。

九者即:

(一)欲界五趣地,為地獄、阿修羅、餓鬼、畜生、人、天(六欲天)等雜居之所,除去天道外,就是五趣地。,故又稱五趣雜居地(或雜住地)。

(二)離生喜樂地,離欲界惡後,所生得之喜樂。色界初禪天屬此。

(三)定生喜樂地,由定所產生之殊勝喜樂之境地。色界第二禪天屬此。

(四)離喜妙樂地,離於前地之喜,而身得勝樂之境地。色界第三禪天屬此。

(五)捨念清淨地,捨前前地之喜與前地之樂,而心達安靜平等(即捨)、自覺(即念)之清淨境地。色界第四禪天屬此。

(六)空無邊處地,離色界之物質性,而證得虛空無邊自在性之境地。無色界第一天屬此。

(七)識無邊處地,得識無限闊達性之境地。無色界第二天屬此。

(八)無所有處地,離前二地之動性,沈潛於「一無所有」之寂靜想境地。無色界第三天屬此。

(九)非想非非想處地,有想與無想俱離,而不偏於有無,達平等安靜之境地。無色界第四天(即有頂天)屬此。



經文:。

中山神咒、元始玉文、持誦一遍、卻病延年、按行五嶽、八海知聞、魔王束手、侍衛我軒、兇穢消散、道氣常存、急急如太上老君律令。



解說:中山神咒、元始玉文、持誦一遍。

現在這一篇就是中山神咒,如果能夠持誦一遍,就可以達到病除而可以延年益壽的功德,若是能夠依照此神咒所指示來做,則修者的心就可以達到心無罣礙,遠離顛倒夢想,心中頓感清淨無礙之境界,使身心自在,精氣神足。



行遍五嶽(全國各地),亦是指本身小周天,上下流通,心無罣礙,清淨無礙,八海(指宇宙)全能夠了知護法齊全,持此神咒之功德力,一切護法神祇,會將行者的汙穢之氣全部除盡,六蔽妄心不再蒙蔽行者的本性真心,護法金剛皆依太上老君之律令行事,幫助行者尋回本來俱足的真心。



五嶽(註一)



指東嶽泰山(山東泰安)、南嶽衡山(湖南衡山)、西嶽華山(陝西華陰)、北嶽恆山(山西大同)、中嶽嵩山(河南登封)。



堯時建四伯之官,主四時四方之嶽,後加中嶽而成五嶽之制。祭祀五嶽乃天子之特權,諸侯僅得於領地內奉祀之。又五嶽古來夙為僧道棲居之地,如苻秦之道安於恆 山建立寺塔、僧朗入泰山營建朗公谷山寺(神通寺),梁代禪僧菩提達磨止於嵩山少林寺,陳代慧思住於衡山福嚴寺等,均為五嶽佛寺建立之實事。



八海(註二)



古印度之世界觀所示山、海之總數。

、長阿含經卷十八等載,以須彌山為中心,周圍環繞佉提羅、伊沙陀羅、遊乾陀羅、蘇達梨舍那、安溼縛朅拏、尼民陀羅、毘那多迦、斫迦羅等八山,山與山之間各有一海水,總為八海。即:



(一)須彌山,又作蘇迷盧、修迷樓,譯為妙高或好光。屹立於世界之中央,高八萬四千由旬,頂上犭亦同,中有帝釋之宮殿。

(二)佉提羅,又作朅地洛迦、佉得羅柯,譯為擔木或空破。高四萬二千由旬,頂闊亦同,以七寶合成,圍繞於須彌山之外,二山之間有大海,闊達八萬四千由旬, 水上遍覆無量之優羅華、摩華、拘牟陀華、奔荼利迦華等諸妙香物,此海中又有弗婆提、閻浮提、瞿陀尼、鬱單越等四大洲,各分布於東、南、西、北四方。

(三)伊沙陀羅,又作伊沙馱羅、伊沙多,譯為持軸或自在持。高二萬一千由旬,頂闊亦同,以七寶合成,繞於佉提羅山之外,二山之間有大海,闊四萬二千由旬,優羅華等諸妙香物遍覆水上。

(四)遊乾陀羅,又作遊犍陀羅、踰健達羅,譯為雙持。高一萬二千由旬,頂闊亦同,繞於伊沙陀羅山之外,二山間之大海,闊二萬一千由旬。

(五)蘇達梨舍那,又作修騰娑羅,譯為善見。高六千由旬,頂闊亦同,繞於遊乾陀羅山之外,二山間之大海,闊一萬二千由旬。

(六)安溼縛朅拏,又作阿輸割那,譯為馬半頭或馬耳。高三千由旬,頂闊亦同,圍繞蘇達梨舍那山,二山間之大海,闊六千由旬。

(七)尼民陀羅,又作尼民達羅、尼民馱羅,譯為持邊或持地。高一千二百由旬,頂闊亦同,圍繞安溼縛朅拏山,二山間之大海,闊二千四百由旬。

(八)毘那多迦,又作毘那耶迦、毘泥怛迦那,譯為障礙或犍與,又稱象鼻。圍繞尼民陀羅山之外,高六百由旬,頂闊亦同,二山間之海水,闊一千二百由旬,水上遍覆優羅華等諸妙香物。

(九)斫迦羅,又作斫訖羅、遮迦和,譯為輪圍或鐵圍。高三百由旬,頂闊亦同,圍繞毘那多迦山,是為世界之外廓,出即太虛。二山間之海水,闊六百由旬。



經文:金光神咒。



解說:『金』是極其尊貴之意,『光』是表示普照之意,金光是指德行修證圓滿者所顯示出的法身德相,能夠發出金色祥瑞之光芒,普照一切有情世界,使得有情眾 生得以由此金光的普照而引導修行向正道之中,終於能夠修證成果,究竟解脫涅槃。能夠發出金光者是德行兼備得到圓滿修證者,所顯化出三德(註一)法身相(法 身得、般若德、解脫德)。具有此三德者就能夠出此金光神咒功德力而可普度有情眾生。



三德(註一)



指大涅槃所具之三種德相,即:法身、般若、解脫三者。依南本涅槃經卷二載,三德猶如伊字三點(悉曇伊字為л)或摩醯首羅(大自在天)之三目(閠)。又據大乘義章卷十八載:



(一)法身係指一切存在本來具足之真如,或指以功德法完成之身。

(二)解脫即脫離煩惱束縛之謂。

(三)般若則指悟之智慧。



此三者,三即一,一即三;而在因位時,稱為三佛性;在果位時,稱為三德。又於大般涅槃經玄義卷上,將「摩訶般涅槃那」譯為「大滅度」,此係以「大」為「法 身」,以「滅」為「解脫」,以「度」為「般若」。此外,由於因、果之相對,故三德亦有順逆兩種之別,所謂順三德,即:正因佛性之果成就法身之德,了因佛性 之果成就般若之德,緣因佛性之果成就解脫之德。



反之,若由轉「苦」成就法身德,由轉「惑」成就般若德,由轉「業」完成解脫德,則稱為逆三德。



經文:天地玄宗、萬氣本根、廣修萬劫、證我神通。



解說:『玄』是玄妙難測之義,『宗』是本體之義,亦即指吾人之本性。天地之間,吾人本性難測,本根者即是萬氣之主,亦是六根之本原,由於六根與六塵互染 後,所起六識妄心,緣起緣滅,難以掌控,眾生隨緣又再墬入輪迴之中,眾生當需勇猛精進,勤修三大阿增祇劫,破除貪瞋痴三毒,尋回本來的真面目,如此就可俱 足六神通,否則就無法修證成佛。



經文:三界內外、惟道獨尊、體有金光、覆映吾身、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包羅天地、養育群生、受持萬遍、身有光明、三界侍衛、五帝司迎、萬神朝禮、役使雷霆、鬼妖喪膽、精怪亡形。



解說:欲界、色界、無色界等三界內外,皆以大道最為尊貴,只有奉行大道,正法起修,天地神祇護法金鋼皆來擁護,本性流露,真光護體,覆蓋周身,邪魔不侵, 身心安定,能成證道。眼根不攀外緣,耳根亦不起應緣,一切惡緣及外道邪魔不侵,人我執著二空,眾生與佛皆平等無差別相,受持此咒,體發金光護身,三界護法 金剛護持,五帝前來迎接,萬神前來禮敬持咒者,雷神發威,鬼妖不敢擾亂,精怪自滅,修者自在無礙。



經文:內有霹靂、雷神隱名。



解說:雷聲急擊,聲響雲霄,震耳於聾,當修者金光一現,護持周身,金剛護法,亦護左右,修者怒氣一消,有如雷神歸隱一般。



經文:洞慧交徹、五氣騰騰、金光速現、覆護真人、即急如玉皇上帝律令敕。



解說:心中安定,能悟空義,妄念不起,善慧即生,上下流通,精氣神足,五氣(金木水火土)朝元,即是元情、元性、元精、元神、真意,若此五氣任運無礙,不顯互剋,一切自然,神佛金光護體,修練成真,即可成就。



***待續***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