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g Thomas 青雲雲海宮粉絲團 LINE Mail youtube

課程資料

標題 (10)共修母經第十講
發表者 青雲雲海宮 (2015-02-03 14:56:14) IP 125.227.236.37
內容 ***續前講***



(10)共修母經第十講



經文:人與萬物,不同質,而同理也。



解說:是講眾生雖與萬物有不同的形質,但是他所成長的道理是一樣不變的。都是先要有根本(第八阿律耶識)的因,才能夠生成各種形態的萬物,萬物都是由於種 子生種子的關係而成長。都是由最初的純種子生現行而來的。所以說人與萬物雖然生成的物質是不一樣的,但是生成的道理是一樣的,都是先有根元後,才能夠生幹 生枝生葉開花結果。



大道金丹(一二三)云:『道本虛無生一,即無極生太極(指人未出前胎前的識心靈光),一生二,產陰陽,曰兩儀(元神為陽儀、元氣為陰儀、童貞之體』。二生 三,精氣神(為人之外三寶,內三寶為:生覺靈三魂)。三生萬物。四大(地水火風)。五行(金木水火土),皆從此出,此順行之道也。



如果實之仁,始為一粒,再分兩片,中發芽,而為三,後芽分出千枝萬葉。人欲修行(即先鍊金丹),要萬物放棄,先從水火方鍊起(即安爐立鼎),鍊至水順,血液暢順,鍊至火順,萬病俱銷,鍊至風順,呼吸調和。



當六識妄心依業力輪迴四生六道中入胎,成就了(名色)之時,就是僅具有一點(元神)而已,在胎內尚未成形,似乎是一無所見之體(名色),當漸成長後稱為(六入),就是六根(眼耳鼻舌身四肢等)漸漸成形可見。



逐漸形成而稱(觸),即是出胎後與外界接觸的感覺攝受,稱為(元氣),等到俱足(愛、取、有)之時,就是以成長到十數歲之期,能感覺欲愛之需求,轉為大人之時(具有元精)。此時即具足(精氣神)之相。就是外在的三寶成形矣!



五行(金木水火土),肝是屬木,肺是屬金,腎是屬水,脾是屬土,心是屬火,這就是五行。無論是四大或是五行,都是由此三(精氣神)而生出萬物。就是要順天意行事,天意就是真道。為何萬事要放棄呢?因為束縛煩惱眾生的就是這一些無盡的苦難糾纏所影響的結果。



若不放棄萬事,就是無明的起因而造作,又因為執著不放一切的愛欲,顛倒妄想,心有罣礙,求之不得的苦,使得身心無法自在,精氣神逆行的結果,使得元神大 損,元氣亦傷,神光不在,因此造成四大不調,身心虛弱,妄念纏身,所以說要將這一切都要放棄,使身心自在,回復原來俱足的真心再度顯現出來,修證成果可期 矣!



經文:本立則根生,根生枝葉茂,本枯則根朽,根朽枝葉零,是以修道固本,固本者,何?



解說:生成萬物之本元(第八阿律耶識)已經具備了,自然以天行建,而萬物自然生長不息,就如根生枝、枝生葉、葉開花、花結果一樣的情形。一切都是順其自然 的法則而運行不止,就會生生不息的循環下去。反之,若是根基(本元)枯萎,萬緣不足,一切都不成。所以說修道是要先固根本(元神),元神若光彩,精氣就會 充足,一切具備圓滿,修道可期,要固何者?



經文:人以孝弟為本,道以精神為本。孝弟立,而人無愧。



解說:人是指人道,懂得做人之道,就要先懂孝順長上的道理,要能夠道孝順父母長輩,兄友弟恭之情要顧好,做人若不懂得盡孝道,對兄弟姊妹和氣,則人之異於 禽獸者幾希?不懂遵循倫理道得者,就不配稱為人。能盡孝道,又能兄友弟恭,才是行人道者。修道則是固本培元,需要長養活潑,先要鍊精化氣,鍊氣化神、鍊神 還虛,則精氣神足,丹氣充足本即固。



經文:精神足,而道可修。修道無他,還全本來面目而已。



解說:修道無他,先要返璞歸真,鍊丹還元,養成一炁,保守元陽真精,用真火無侯之天機,體內金光自然發出。



若要講修道也沒有其他的方法,就是要找回本來俱足的真面目而已,這個面目就是原來就有的本性(佛性),也就是明心見性的意思。



做為一個修者,一定要具有強健的體魄,精氣神足者才能夠起修,否則天天生病看醫生都來不及了,如何有體力修行呢?所以元精要充足,元氣要飽滿,元神要光 彩,如此身心安康無礙,才能夠有精神修持,頭腦清晰,不會熱腦,破妄歸真,執著全消,四相俱銷,找回本心,生佛一如之理即明,眾生平等無差別相,信解行證 而入三摩定地,修證圓滿無礙。



經文:精神從何處散出,還從何處收回。



解說: 修真錄云:道以精神為本,精為水,神為火,先天(元精)之水居上,(元神)之火居下,故『水火既濟』。後天(腎精)之水居下,(心神)之火居上,故『水火 未濟』。不懲忿(不制止忿怒)則火炎上升,不窒欲(抑制情欲)則水濕下留,若欲鍊水居上,火居下,需明白(五行)相生之理。



(情)屬(金),情金一動,則情金生(精水),是有質之(濁精),質重而精水下流。仙法鍊『對境忘情』,使其精水上升,化為『元精』,則『精』居上位。



『性』屬『木』,性木一動,性木生神火,是後天之凡火,足所謂瞋火、欲火等,火生而上升。欲學仙,需鍊『性歸寂靜』,使其神之『火』下降,化為『元神』。



真亦屬土,土居中,運用真意之土,使其『水火相交』是無不濟。能使『精』之水上升而居上位,『神』之火下降而居下位,則名之謂『精神』,精神飽滿,大道可修。



經文:故瑤池金母普度收圓定慧解脫真經云:『道、以精神為本』。又云:『精神足,而道可修,修道無他,還全本來面目而已』。



解說:修道沒有其他的方法,就只有將『精神』為根本而已。精就是水,神就是火。先天『元精』的水是居於上面,『元神』的火是在下面,所以才稱為『水火既濟』。不過後天的『腎水』是在下面,心神之火在上面,所以才叫做『水火未濟』。



所以要先練『對境忘情』,就是根塵不相應,也不要攀附外在因緣的變化,老神在在而不受影響,心自然不會起造作生業。就是要鍊成『心外不取相』及『心外不求 法』的境界。只是找回本來俱足的真面目而已,就是自己的真心(佛心),若不再被六蔽妄心所蒙蔽染汙,就可以達到明心見性的境界。



***待續***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