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g Thomas 青雲雲海宮粉絲團 LINE Mail youtube

課程資料

標題 (13)共修母經第十三講
發表者 青雲雲海宮 (2015-02-03 14:57:59) IP 125.227.236.37
內容 ***續前講***



(13)共修母經第十三講



經文:太上老君掌教天尊頌曰,恰如久病遇良醫,又如青天現白鶴,拳拳服膺朝五炁,三花聚頂能脫殼。



解說:太上老君也來讚美而說:今日一聽瑤池金母所說的解脫之道,有如一個病了許久的人,忽然遇到了一位良醫而藥到病除一樣的感覺。

『白鶴』是形容仙、神、聖等的乘騎,是說有的仙、神、聖等乘坐仙鶴自天而降,天空顯現出眾仙、神、聖等祥瑞之象。



『拳拳』是指人的五指彎曲緊握的樣子而顯虔誠奉持的樣子。



『服膺』是人緊捉住不放的意思。

所以說拳拳服膺,就是形容一個人若是尋找到理想的解脫之道後,一定要尋緊抱住它而不要隨意放鬆而失掉了。



眾生若是聽到瑤池金母所詳細解說解脫的道理後,一定要依教奉行,徹底遵行不懈,就會得到解脫涅槃的境界了。



『五炁』是指五行(金木水火土)等真元之炁。



『朝元』是指五行真元之炁,集於中土(中央戊己土)即指丹田,結成聖胎(練成金丹)。

大道金丹云:『三三九轉,若要九轉還丹,需在鍊己之內三寶。內三寶者,人之三魂,生魂、覺魂、靈魂也。



生魂乃由父經母血所結,為秉性(筍子說人性本惡),萬惡而無善』。



覺魂由地生,為習性,可善可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告子曰:性可善可惡),指指習性,即覺魂。



靈魂由天降,為天性,性慈悲溫柔,愛人以德,對人則和藹(孟子曰:性善),是指天性,乃吾人之本性,即靈魂也。



於修大羅天仙(所謂練就金丹),再鍊覺化靈,掃除惡習性,勤修善道,捨(七情)、(六欲),掃(四相)、(三心),鍊至還虛,心無一物,一切皆空,三魂化 為三清時,生魂、覺魂、靈魂如草之開花,行將結子,而聚於頂,會集玄關,故曰:『三花聚頂』,三花既聚於頂,再鍊『五氣朝元』。



(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種感情:喜、怒、哀、懼、愛、惡、欲。



(六欲),據大智度論卷二記載,係指凡夫對異性所具有之六種欲望:色欲、形貌欲、威儀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人相欲;或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欲。



(四相),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



(三心),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



「七情六欲」可說是人的本能,泛指人類基本的情緒及欲望。也是一個梵漢合璧的成語,在《禮記‧禮運篇》提到:「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



六欲:生死耳目口鼻。」是指一般人所具有的感情或生理需求及欲望。 然現今對於「六欲」的釋義,則源自佛典,即指凡夫對他人(尤其異性)所具有的六種欲望,據《大智度論》記載有:色欲、形貌欲、威儀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人相欲等六欲。



因此,《禪要經‧訶欲品》提到:在禪修上對治此六種欲望的觀法,有不淨觀(治著前五欲)及骨鎖觀(治著人相欲)。



「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的七種感情:喜、怒、哀、樂、愛、惡、欲,是具有感覺、認識、意志、思考等感情作用;也是利害之根,是非之主。一如《禪林寶訓順 硃》所敘:「至一念既生,則性情相亂;七情既起,則愛惡交攻於自己,毀壞其生命,他人傷損其形體。」由於他人損傷自己之所愛,因而忿恨難平,甚至殃及他 人。



佛法稱人類及一切生物為「有情眾生」。所謂「有情」,是指一切有感情、意識的生物,多以情識、欲望為主導;又一切有情眾生皆是假借五陰(色、受、想、行、 識陰)和合眾聚而生,因此,稱為眾生。 唯有情眾生不明諸法實相:世間乃眾多因緣假合所成,而妄執有「我」、「我所(有)」,以自我為中心,內心又與貪瞋 痴慢疑等煩惱相應,遂有喜、怒、憂、悲、愛、憎、欲等七種情感作用,如此起惑造業,流轉不息。



故《金剛經註釋》對於「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住」字,如此注解:「因其有所住,而人之七情六欲,皆足以汩沒其心,此心便不能生。」凡夫若能悟解此「心」即「無我」,則惑業不起,當下就能正見諸法實相,獲得無礙自在,而為聖者。



是以我們對於現前之「七情、六欲、三毒、無明」,視為「如蛇如蠍」,不敢觸著;若不小心誤觸或侵犯了,沒有不遭螫囓的,因而須特別謹慎地處理自己的「七情六欲」。



這也是近年來「情緒管理」一直被視為重要課題的原因。 唯有不耽溺於外在形貌、言語音聲、細滑等諸相,方能遠離對境起執著、不捨所產生的憂、悲、愛、憎等情緒,而逍遙自在地過日子!



『五氣朝元』



金屬元情,性沉,而使浮金,對境忘情,金朝元。

木屬元性,性浮,而使沉木,性歸寂靜,木朝元。

水屬元精,性下,而使水上,精不妄動,水朝元。

火屬元神,性上,而使下火,心火不起,火朝元。

土屬元氣,性滯,而使和土,四大調和,土朝元。





『三花』是指生魂、覺魂、靈魂。

『聚頂』三魂化為三清時,如草之開花,行將結子,而聚於腦頂,會集玄關,故曰: 『三花聚頂』,爾後再練: 『五氣朝元』。



若是依照母娘所宣示的定慧解脫之道去修鍊,如久病遇到良醫,藥到病除一樣,又像天降仙佛來度化,雙拳緊握在心口而顯出虔誠恭敬的態度,三花聚頂的功夫鍊成,五氣又再朝元集中於中土(結成聖胎,金丹鍊成)。則能拔宅飛昇,是為真人,與天壽同。



經文:釋迦牟尼古佛頌曰:老母真言不忍秘,句句都是波羅蜜,解脫定慧大工夫,留與眾生作舟楫。



解說:古佛作偈讚曰,瑤池金母金言宣化普度有情眾生妙法,句句都是無上妙智慧的結晶聖語,一一道出如何可得解脫妙法,每一句真言都是無上妙智慧的言語,教導末法眾生如何修持解脫定慧的大功夫,眾生若是依教奉行,勤加修持,就可登上母娘法船,回轉本來,超越生死苦海而解脫。



『六度波羅蜜』。波羅蜜譯為度,為到彼岸之意。即為達成理想、完成之意。乃大乘佛教中菩薩欲成佛道所實踐之六種德目。即



(一)布施波羅蜜,又作施波羅蜜、檀那波羅蜜、布施度無極。有財施、法施(教以真理)、無畏施(除去眾生恐怖,使其安心)三種,能對治慳貪,消除貧窮。



(二)持戒波羅蜜,又作戒波羅蜜、尸羅波羅蜜、戒度無極。持守戒律,並常自省,能對治惡業,使身心清涼。



(三)忍辱波羅蜜,又作忍波羅蜜、羼提波羅蜜、忍辱度無極。忍耐迫害,能對治瞋恚,使心安住。



(四)精進波羅蜜,又作進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精進度無極。實踐其他五德目時,上進不懈,不屈不撓,能對治懈怠,生長善法。



(五)禪定波羅蜜,又作禪波羅蜜、禪那波羅蜜、禪度無極。修習禪定,能對治亂意,使心安定。



(六)智慧波羅蜜,又作慧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明度無極。能對治愚癡,開真實之智慧,即可把握生命之真諦。以上六波羅蜜,始於布施,而終於智慧,由此可知大乘菩薩之偉大胸襟。



***待續***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