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g Thomas 青雲雲海宮粉絲團 LINE Mail youtube

課程資料

標題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詳解 {5}
發表者 青雲雲海宮 (2015-02-03 15:03:25) IP 125.227.236.37
內容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詳解 {5}



福慧雙修



又稱福觀。

即福德與智慧二種莊嚴。

福者修六度中之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等善業,屬利他;

慧者智慧,即觀念真理,屬自利。



福德與智慧之並稱。據成唯識論卷九記載,菩薩所修諸勝行中,以慧為性者稱為智,其餘則稱為福。菩薩為成就佛果,必須上求菩提(智業),下化眾生(福業),因其所具備之福、智二行(福智二業),係成佛最勝之實踐,故稱為「二種勝行」。



菩薩一切行為,雖總攝於福行與智行,若加以區別,則有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六度。此中,前五者屬於福行,智慧屬智行;或以前三者屬福行,智慧屬智行,而居中之精進、禪定則通於智行與福行。



又以菩薩自初發心修六度萬行,具足所有福德,能顯現法身,莊嚴佛果,故稱福德莊嚴,略稱福嚴,屬利他之行;修習正智見,淨盡無明,能顯現法身,莊嚴佛果,故稱智慧莊嚴,略稱智嚴,屬自利之行。菩薩若具足二種莊嚴而自利利他,則能知佛性。



福。又作功德、福德。指能夠獲得世間、出世間幸福之行為。阿含經將善行分為出世間無漏梵行(清淨行)與世間有漏福德二種。福德即指布施等行為,係成為生天之因的在家修行。

 部派佛教將眾生繫於三界(世間)之業,分為福、非福、不動等三業,而以福業為招感欲界善果之因。此係將「福」限定於世間之一例。大乘則將六度之行分為福、智二業,而將以智慧為體之行為以外的一切,稱為福業,且視之為成佛之因,此乃通於出世間之福的一例。



『佛』成道後,先到『鹿野苑』度『五比丘』,次度『三迦葉』(葉讀ㄕㄜˋ攝音),佛弟子中有五個迦葉,行頭陀行的(苦行修者),在佛身旁的老比丘就是『摩 訶迦葉』,亦稱『大迦葉』。這三迦葉是『親兄弟』而學外道,就是『優樓頻樓迦葉』『迦耶迦葉』『那提迦葉』(那讀ㄋㄨㄛˊ挪音)。

『佛』不得已顯神通而度外道頭子,故此等外道頭子皆率領弟子歸順佛陀而出家。佛陀先度了:--



大哥『優樓頻樓迦葉』和他的弟子共『五百比丘』隨佛陀出家。

二弟三弟『迦耶迦葉』『那提迦葉』各領二百五十弟子追隨佛陀出家。

再度『目犍連』『舍利弗』二人各有一百弟子追隨佛陀出家。

又度『耶舍長者子』,他有五十個朋友,先學外道,後又追隨佛陀出家。

經上所指『千二百五十人俱』就是指這一班人。當時在佛陀講金剛經時不止這些人。



歡迎瀏覽本宮網址: http://www.goldenmom.org



{待續}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