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g Thomas 青雲雲海宮粉絲團 LINE Mail youtube

課程資料

標題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詳解 {19}
發表者 青雲雲海宮 (2015-02-03 15:09:32) IP 125.227.236.37
內容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詳解 {19}



「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這一段經文,是佛要說出:凡發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善男、善女,應這樣的住,這樣地降伏其心。現在分別說明於下:



「應如是住」者,是佛陀以自身實踐到的成就,用來告訴須菩提。佛陀的成就是什麼呢?就是悟得了無我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佛陀悟得無我、無法、無非法諸 相,是用什麼悟得呢?是用他成就的金剛般若,也就是佛住于金剛般若之中而悟得諸法無我、無法、無非法諸相的。若善男子、善女人發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也應該如佛所住而住,所以是「應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者:

是指眾生之不能如佛心似地住於金剛般若,而是住於色、聲、香、味、觸中,一心貪著、追逐,所以妄心奔放而不能降伏,此心不降伏,就會處於煩惱痛苦、生死輪迴之中。所以一定要降伏妄心,這也就是孟子所說的「求其放心」。



孟子的求放心,等於《金剛經》內佛說的「降伏其心」。一般眾生,為了滿足自己的貪欲,不斷地將自己原來無善惡、清淨無染的心放了出去,追逐色聲、香、味、 觸的享受,為了滿足這些享受,違背仁、義,錯路越走越遠。如貪色的人為色所迷,貪財的人為財所迷。其實,一切都如願地貪到了手,也是一種痛苦;沒有貪到 手,仍是一種痛苦。這顆心不降伏,不將它求回來,任憑它在外奔放,痛苦會與日俱增。



佛陀教諭弟子們怎樣降伏其心呢?在弘法的初期,在《雜阿含經》卷一中有說:「色、無常,若因若緣,生諸色者,彼亦無常。無常因、無常緣,所生諸色,云何有 常?如是、受、想、行、識無常,若因若緣,生諸識者,彼亦無常.......如是,諸比丘!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無常者則是苦,苦者則非我,非 我者則非我所。聖弟子!如是觀者,厭於色;厭於受、想、行、識,厭者不樂,不樂則解脫。」



這一段經文,是佛陀自己實踐以後而獲得的結論。意思是說:「色、受、想、行、識都是無常的,凡是無常的事物都是苦的。所以要將色、受、想、行、識一一地厭 離,而不可樂著;凡能厭離而不樂著者,就得到解脫了,也就是降伏奔放於外的妄心了。」佛陀是如此降伏的,所以佛教弟子們也應該「如是降伏其心」。

古德們對《金剛經》中此處所說的「如是」,有三種解說:



第一、認為眾生與佛,本處如如之中。也就是說:眾生與佛,同處一如。所以「如是」、「如是」者,就是「佛與眾生莫不如此」的意思。故《華嚴經》中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就是這道理。

佛在菩提樹下初悟道之時,他在快樂之餘,開口第一句話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有如來之智慧德相。」



因此,佛與眾生皆如,故稱「如是」。

或有人要問:「既然眾生與佛同具智慧德相,一如無別,為什麼眾生不能如佛一樣開顯其智慧德相呢?」

要答覆這個問題,仍用佛陀說的話最圓融。佛說:「因為眾生妄想執著,所以不能證得。」



由於眾生心中,貪著於色、聲、香、味、觸五種欲樂,所以身、口、意三業, 都是惡行,把清淨無染、靈明覺照的佛性本體給障蔽了,所以眾生的智慧德相不能開顯。智慧德相不開顯,只有在塵垢的煩惱、痛苦中沈淪了。



若眾生不貪著於色、聲、香、昧、觸,同時生厭離心,不為一切塵垢所染污,那就是「降伏其心」了。其心既已降伏,自然解脫自在了。



第二、佛陀以一大事因緣示現於世,他與一般人一樣,有著著衣、持缽、乞食等等一切的生活行為,所不同的地方,就是佛陀對於穿衣、吃飯等等,沒有貪著之心,因無貪著心,所以不為外界一切的色塵所繫縛,無繫縛就是能降伏自己的心。



而眾生則不同,對穿衣、吃飯,不但心生貪著,而且戀戀不捨追求不已,自己的心放於外在的物欲,因此痛苦不已。所以佛陀教諭眾生,要能像佛陀似的「如是、如是」地降伏其心。



第三、以上兩說是叫眾生如佛陀似的「降伏其心」,這是屬於心法的不作為。

但修菩薩行者,不只是不作為就滿足了,還要積極地去行布施等功德,以利益一切眾生。



但菩薩行布施功德,不住於布施德相。



所以一切眾生,也應如菩薩似的「如是、如是」修行無著相布施等功德。關於不著相而行布施,是本經的中心問題,在以後的經文中會一再地反覆討論。



歡迎瀏覽本宮網址: http://www.goldenmom.org



{待續}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