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g Thomas 青雲雲海宮粉絲團 LINE Mail youtube

課程資料

標題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詳解 {32}
發表者 青雲雲海宮 (2015-02-03 15:16:22) IP 125.227.236.37
內容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詳解 {32}



{妙行無住分第四}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第四段是講微妙行法無所住。



安住真心之法



第四段是講微妙行法無所住。

此以布施無相為降伏,又即以無住為住也。

行布施而不住相,叫做『無住行施』。即{三輪體空}布施。

這是『安住真心』之法。



戊二、住心之方 (分三)

己一、正示其方 (分三)

庚一、標示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菩薩於法,即已得無上正等正覺之法。住者著也。布施是布己之所有,施之於人也。菩薩發心,度生為事,菩薩六度行,布施居先,此以布施無相為降伏,又即以無住為住也。

行布施而不住相,叫做『無住行施』。這是『安住真心』之法。



這一段經文是用來加強上一段經文中,菩薩不可以住於滅度眾生之相。若菩薩住眾生相,就不是菩薩了。這一段經文更進一步說明,菩薩在修六度的時候, 也不可以著相。六度中的第一度就是「布施」,菩薩行布施,既不能著眾生相,也不能著布施之相。現在分別說明於下:



「須菩提」是佛陀再叫一聲,叫他注意,這就是佛陀宣說重要經法時,所用的「耳提面命」的方法。這種方法,在佛經中也到處可見。

「菩薩於法」者,就是菩薩所要修行的道法。菩薩所要修行的道法是什磨呢?就是「六度」。這六度是菩薩修行的根本大法。若發願修菩薩行者,而不修六度大法,就不會成就菩薩道。在本經中,佛陀只以例舉的方法,說明菩薩行「布施」這一度,其他的五度都被省略了。



布施



所謂「布施」者:就是財施、法施、無畏施三者:



⑴ 財施…是以財物施與貧窮、病苦、孤獨無依的眾生,使大家免於飢餓、凍餒等痛苦。這種思想在我國也很注意。如《禮運大同篇》上說:「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這就是教育富有之人,不要只自顧到自已的親人、自己的子女,還要以己之所有去周濟矜、寡、孤、獨、廢、疾的貧苦大眾。這就是行佛法的財施。



⑵ 法施…就是以教法來教化眾生,使所有的眾生悟得生命的真理,用以解脫人生的痛苦。佛陀認為一切眾生莫不有苦。苦的種類很多,計有:



二苦:

即內苦與外苦。{內苦}就是心理上的苦惱,如憂悲、嫉妒、煩惱等等是;{外苦}如疾病、天災、火災、水災、兵災等等是。這二種苦內外交逼,難以令人安心。



三苦:

其一是{苦苦}:如寒、熱、饑、渴等,由苦緣而起的痛苦。

其二是{壞苦}:凡眾生有所愛著的事物,不能永遠保有,到時候會破壞。如眾生無不愛自己的身命,但身命會破壞,所以為苦。

其三是{行苦}:「行」者,是遷流變化的意思。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都是無常的,任何事物都不能自我把握,所以是無常苦。



四苦:

就是生、老、病、死四苦,這是一切眾生共有的苦,任何眾生都逃避不了。

(一)生苦,果報開始時即生之苦,亦即從宿於母胎至出胎所受諸種苦。

(二)老苦,衰變為老,老時有苦,即身、心趨於壞損之苦。

(三)病苦,四大增損為病,病時有苦,即四大不調而引致身、心之苦。

(四)死苦,五蘊壞離或壽命盡時為死,死時有苦,如遭受疾病、水火等災厄而中夭之苦,皆為死苦。



(二)老苦,有二種,即:

(1)增長,謂從少至壯,從壯至衰,氣力羸少,動止不寧。

(2)滅壞,謂盛去衰來,精神耗減,其命日促,漸至朽壞。



歡迎瀏覽本宮網址: http://www.goldenmom.org



{待續}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