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g Thomas 青雲雲海宮粉絲團 LINE Mail youtube

浴佛節法會

浴佛節法會
浴佛節法會的意義

佛陀本指釋迦牟尼,後演為覺悟真理者之總稱。

<一>指釋迦牟尼。
<二>覺知三世一切諸法者,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者。示現於人類歷史上之佛陀,唯有釋迦牟尼。但依經典所載,則有十方(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三世(過去、現在、未來)諸佛。如過去有燃燈佛等諸佛,未來則有彌勒佛等諸佛示現。十方,例如著名之東方阿猯佛、西方之阿彌陀佛等。
<三>五世紀天竺禪僧。初結友六人,同修定業。五僧證果,唯師未獲,後遊歷至平城,受北魏孝文帝禮敬,終於恆安城內證得道果。未久隨帝南遷,於洛陽設靜院以居之。屢往嵩山,高謝人世。太和二十年(496),帝敕就少室山為之立寺,此即著名之少林寺。四海聞風響會者,常達數百。自此嵩山少室,更以禪法馳譽。

略稱釋迦、牟尼、文尼。意譯作能仁、能忍、能寂、寂默、能滿、度沃焦,或梵漢並譯,稱為釋迦寂靜。又稱釋迦牟尼世尊、釋尊。即佛教教祖。
 
釋尊為北印度迦毘羅衛城淨飯王之太子。該城在今尼泊爾南部提羅里克附近,拉布提河東北。國土面積約三二○方里,為憍薩羅國之屬國。其時北印度實行貴族共和制度,該處分成十個小城邦,由十城中選出最有勢力之城主為領導者,淨飯王即當時共和國之領袖。母摩耶夫人,為鄰國居利族天臂城主之女。
 
摩耶夫人將分娩之前,依習俗返娘家天臂城待產,途中於藍毘尼園小憩,即於無憂樹下產子,即是釋尊。據修行本起經卷上降身品載,釋尊誕生時,行七步,舉手言:「天上天下,唯我為尊;三界皆苦,吾當安之。」
 
太子還宮後,命名悉達多,又作薩婆悉達、薩婆額他悉陀、薩婆曷刺他悉陀、悉達羅他、悉達,意譯為一切義成、一切事成、財吉、吉財、成利、驗事、驗義。摩耶夫人於分娩後七日去世,太子遂由姨母摩訶波闍波提撫育成人。據佛本行集經卷十一習學技藝品、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三等記載,太子少時隨從婆羅門毘奢蜜多羅,彩光甲)學習文藝,隨羼提提婆,同神)學習武技,皆悉通曉。及長,迎娶天臂城主善覺王之女耶輸陀羅為妻,生子羅羅。

據修行本起經卷下遊觀品等所載,太子曾由城之四門出遊,見老、病、死、沙門等現象,深感人生之苦痛與無常,遂萌出家修道之志。於二十九歲(一說十九歲),太子夜出王宮,自脫衣冠為沙門。初訪毘舍離國跋伽婆求道,復至王舍城受賢者阿羅邏迦藍、鬱陀迦羅摩子 之教,以所學難臻解脫之境,遂至摩揭陀國伽耶南方之優樓頻羅村苦行林,開始六年苦行生活,有淨飯王所派五位侍者與之共修。苦修期間,太子日食一麻一麥,雖至形體枯瘦,心身衰竭,而始終未能成道,乃悟苦行非得道之因,遂出苦行林。時,共修之五侍者誤以太子退失道心,遂捨之而去。
 
太子放棄苦行後,至尼連禪河沐浴,且接受牧女乳糜之供養。恢復體力後,至伽耶村畢羅樹下,以吉祥草敷金剛座,東向跏趺而坐,端身正念,靜心默照,思惟解脫之道。四十九日後,於十二月八日破曉時分,豁然大悟,時年三十五歲(一說三十歲)。由此因緣,乃稱畢羅樹為菩提樹。釋尊降魔、成道之經過,載於中阿含卷五十六羅摩經、修行本起經卷下六年勤苦品及降魔品、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三、佛本行集經卷二十六至卷三十、五分律卷十五等。

釋尊成道後,於波羅奈城鹿野苑首先教化共修苦行之五位侍者,此即初轉法輪。五位侍者即有名之五比丘:阿若憍陳如、跋提、婆沙波、摩訶男、阿說示。有關釋尊初轉法輪、演說四聖諦、八正道等事跡,載於雜阿含卷十五轉法輪經、五分律卷十五、有部毘奈耶雜事卷三十九等。
 
此後,釋尊自稱如來。如來之語義甚多,一般意指「乘如實之道,而善來此娑婆世界」。初轉法輪後,釋尊至摩揭陀國,化度拜火教之優樓頻羅迦葉、那提迦葉、伽耶迦葉等三兄弟,及其弟子千人。又化度六師外道之一的詭辯派舍利弗及目犍連,其後二人成為釋尊之兩大高足。又於王舍城得國王頻婆娑羅王之歸依,王於迦蘭陀長者所獻之竹園中建立精舍,供養釋尊,稱迦蘭陀竹林精舍。至此,佛教教團之進展遂呈麗日中天之勢。

此後釋尊一度返故鄉迦毘羅衛城,歸依者眾,如異母弟難陀、子羅羅、堂弟提婆達多、理髮匠優波離等,皆剃髮出家。又為舍衛城須達多長者說法,長者於舍衛城太子祇多所贈園林中建立大精舍以獻釋尊,供長期安住弘法。舍衛城國主波斯匿王亦於此時歸依。及淨飯王駕崩後,釋尊再度回國。後姨母波闍波提、妃耶輸陀羅等亦剃髮出家,此為比丘尼教團之始,波闍波提則為佛教教團第一位比丘尼。此後釋尊巡歷印度各地說法布教,無論貴賤男女,悉施教化。其教法予印度文化及宗教影響甚鉅。
 
釋尊成道以後四十四年間夏安居之處所,於僧伽羅剎所集經卷下有詳細記載。依之,釋尊先後住於波羅奈國、靈鷲頂山、摩拘羅山、三十三天、鬼神界、舍衛祇樹給孤獨園、柘梨山等地。另據八大靈塔名號經載,釋尊曾於雪山修苦行,後歷住毘沙林、惹里巖、大野、尾努聚落等。又英國學者大衛斯(T.W. Rhys Davids, 1843~1922)據錫蘭及緬甸之佛傳、巴利文法句經註(Dhammapada atthakatha)等,謂祇樹給孤獨園建立以後,釋尊曾住於毘舍離城之大林、摩拘羅山、僧迦舍、巴利雷雅卡、曼特剌等地。此外,大智度論卷三、分別功德論卷二、高僧法顯傳等對此亦有記載。綜合以上諸說,可推知釋尊弘法之地多在王舍城與舍衛城一帶。

有關釋尊之晚年生活,據增一阿含經卷二十六、義足經卷下、出曜經卷十六、毘尼母經卷四、五分律卷三、卷二十一、卷二十五、四分律卷四十六、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十三、卷十四、善見律毘婆沙卷二等所載,彼時提婆達多欲迫釋尊讓與教團僧眾,所欲不遂,乃不斷破僧害佛;又波斯匿王之子琉璃王即位後,攻伐釋尊之故鄉迦毘羅衛城,亡釋迦族,其時大目犍連等建言釋尊施予援手,釋尊為說釋迦族之宿業。
 
釋尊在世之最後一年,離摩揭陀國,北渡恆河,經毘舍離,至波婆城,受金工純陀之供養,因食蘇迦拉摩達伐,即旃檀樹茸而罹病。臨終前於拘孫河作最後之沐浴,復至拘尸那揭羅城沙羅雙樹林,頭北面西呈吉祥臥。夜半,釋尊將捨壽前,對諸弟子作最後之教誡,而後平靜入滅。

釋尊之遺骸初置於末羅族之天冠寺,施以火葬。然參與祭事之拘尸那揭羅、波婆、遮羅、羅摩伽、毘留提、迦毘羅、毘舍離、摩揭陀等八國使節,由於分配遺骨問題而起爭端。後經香姓婆羅門調停乃得定議,由八國均分遺骨,香姓婆羅門得舍利瓶,另有較遲入會之畢村人僅得燋炭。各國紛紛建塔供養,此即今日十塔之由來。

釋尊入滅之年,於王舍城之七葉窟,舉行第一次經典結集。時以大迦葉為主要召集人,阿難與優波離各依其聽聞佛說之記憶誦出經、律,復經大眾討論勘訂,而成為後世經律之準則。此後歷經變遷,釋尊之教法遂分為以巴利語為主之南傳系統,與以漢譯經典為主之北傳系統,廣傳於後世。

關於釋尊之誕生、出家、成道、初轉法輪、年壽、入滅等之確實年月,經典中有各種不同說法。釋尊之年壽:(一)菩薩處胎經卷二十三世等品,謂年壽八十四。(二)般泥洹經卷下,謂年壽七十九。(三)金光明經卷一壽量品、八大靈塔名號經、巴利文大般涅槃經(Mahaparinibbana-sutta)、 緬甸所傳等,謂年壽八十。(四)大毘婆沙論卷一二六,謂年壽八十餘。
 
釋尊誕生之年代,現代學者亦有多種推定。日本佛教學者宇井伯壽謂西元前四六六年為佛誕年;中村元依據其說,後採用新發現之希臘史料,考證後訂為西元前四六三年。

釋尊誕生之月日:(一)長阿含經卷四、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一、佛本行集經卷七、薩婆多毘尼毘婆沙卷二等,謂二月八日。(二)修行本起經卷上菩薩降身品,謂四月七日,或四月八日。(三)太子瑞應本起經卷上、異出菩薩本起經、佛所行讚卷一生品、十二遊經、灌洗佛形像經等,謂四月八日。(四)大唐西域記卷六劫比羅伐窣堵國條,謂衛塞月之後半八日,相當於我國農曆三月八日。(五)上座部,謂衛塞月後半十五日,即滿月之日,相當於我國農曆三月十五日。  釋尊出家之月日:(一)長阿含經卷四,謂二月八日。(二)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二,謂二月七日。(三)修行本起經卷下出家品,謂四月七日。(四)太子瑞應本起經卷上、灌洗佛形像經等,謂四月八日。(五)巴利文本生經佛傳,謂阿沙荼月之第十五日。
 
釋尊成道之月日:(一)長阿含經卷四、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三、薩婆多毘尼毘婆沙卷二等,謂二月八日。(二)巴利文大史, 謂衛塞月滿月之日。(三)大唐西域記卷八,謂衛塞月後半八日。(四)上座部,謂衛塞月後半十五日。

釋尊初轉法輪之月日:(一)菩薩處胎經卷七,謂二月八日。(二)大毘婆沙論卷一八二,謂迦栗底迦月白半八日。
 
釋尊入滅之月日:(一)長阿含經卷四,謂二月八日。(二)大般涅槃經卷一、善見律毘婆沙卷一等,謂二月十五日。(三)巴利文一切善見律序、巴利文律藏、大史第三章、大唐西域記卷六拘尸那揭羅國條等,謂衛塞月後半十五日。(四)薩婆多毘尼毘婆沙卷二,謂八月八日。(五)大毘婆沙論卷一九一、大唐西域記卷六援引說一切有部所傳,謂迦剌底迦月後半八日。(六)灌洗佛形像經,謂四月八日。又釋尊之入滅年代,眾說紛紜,日人宇井伯壽主張為西元前三八六年,中村元主張西元前三八三年,我國印順則主張為西元前三九○年。

綜上所述,釋尊降生、出家、成道等之月日可大別為三說,即:(一)二月八日,(二)四月八日,(三)二月十五日;入滅之月日亦大別為三說,即:(一)二月八日,(二)二月十五日,(三)八月八日。此外,北周道安之二教論、俱舍論寶疏卷一等,比較印度曆與我國農曆之月分,謂印度之二月相當於我國之四月。又印度曆每月初一相當於我國農曆第十六日,月末日相當於我國次月之十五日,其前半月稱為黑分,後半月則稱為白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