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詳解 {54}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丁二、略示周足(分三) 戊一、較量持福(分二) 己一、能較量(分二) 庚一、極顯恆河沙多 庚二、即顯寶施福多 須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恒河。於意云何。是諸恒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恒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 有善男於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
2015-02-03 15:33:50 編號:340 瀏覽:786 回應:0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詳解 {53} 莊嚴淨土分第十 {莊嚴淨土分第十}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往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往。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第十段言淨明心地即是莊嚴...
2015-02-03 15:33:21 編號:339 瀏覽:617 回應:0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詳解 {52} 庚一、問答顯理 佛再問:須菩提,你以為無生阿羅漢當修行時,自念已得聲聞第四果嗎?須菩提回答說:不是。世尊,是什麼原因呢?阿羅漢諸漏已盡,諸法不受,心空相滅,沒有得道之心,又怎能有得果之念呢? 如果於道有得,於法有名,乃凡夫之行,也就是已著我人眾生壽者四相。道與法皆是假名,在行為道,在教道法,佛法本空,有何可得。所以阿羅漢,若自念得道,就是著四相,何以能為阿羅漢呢? 『阿羅漢』是梵語,譯成中文有三義;『殺賊』,『應供』,『無生』。 『殺賊』是比...
2015-02-03 15:32:55 編號:338 瀏覽:573 回應:0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詳解 {51} 『須陀洹』是梵語,譯成中文叫『入流』或『預流』,已經入了聖人之流。須陀洹是證得初果聖者,僅三界分別『見惑』已斷進入見道位而已,但俱生『思惑』未斷。聖人生死已解脫,出三界,所以稱為聖人。 仍然需要『人天七次』再往返受生。 『入流』是入了聖人之流,他已不再入『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境界』,對六塵境界不再起別心,不再起新的煩惱。三界內的分別煩惱,就是『見惑』。例如行者貪愛一物不捨,越貪越厲害,則『識心』就會由『六塵』上生起來,再反過來貪著六塵,如此循環不止,又...
2015-02-03 15:32:28 編號:337 瀏覽:736 回應:0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詳解 {50} 一相無相分第九 {一相無相分第九 }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
2015-02-03 15:32:01 編號:336 瀏覽:582 回應:0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詳解 {49}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之於心,持久不忘,乃至四名偈等,為他人說,先覺覺人,自利利他,其所得性中之福德,勝彼七寶布施之福德多矣。何以故,一切三身四智諸佛,及無上菩提之法,皆從此文字般若而出,故稱般若為佛母。 本經以福德與智慧相較,前後九番,此段是第一番。 此中舉法施比較前財施也。意謂設若復有一人。於此般若經中隨便受持。或一卷半卷。乃至一句二句三句以至四句偈等。不但自持。又能為人演說其義。則其所獲福 德。勝彼前來三千寶施之福德也。故本經云。隨說是經。乃至...
2015-02-03 15:31:35 編號:335 瀏覽:688 回應:0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詳解 {48} 戊二、所較量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 四句偈 「四句偈」:「偈」是梵語「偈陀」的音譯簡稱,義譯是「頌」的意思。是印度古代的詩,與中國的四言絕句詩類似,每一句都有一定或不定的字數,有的是三字一句、四字一句或多字一句。每一偈最起碼由二句合成,但以四句偈較普遍。偈的型態可分二種或五種: 二種偈者: 一是通偈:梵文名「首盧迦」,普通以三十二字為一「...
2015-02-03 15:31:09 編號:334 瀏覽:641 回應:0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詳解 {47} 依法出生分第八 {依法出生分第八}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 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 佛法。 丁三、較量持福(分三) 戊一、能較量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
2015-02-03 15:30:43 編號:333 瀏覽:586 回應:0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詳解 {46} 三十二相 今依大智度論卷四所載,即: (一)足下安平立相,又作足下平滿相、兩足掌下皆悉平滿相。即足底平直柔軟,安住密著地面之相。係佛於因位行菩薩道時,修六波羅蜜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引導利益之德。 (二)足下二輪相,又作千輻輪相。即足心現一千輻輪寶之肉紋相。此相能摧伏怨敵、惡魔,表照破愚癡與無明之德。或謂「足」蝡濚漼活A故又稱手足輪相、手掌輪相。 (三)長指相,又作指纖長相、指長好相、纖長指相。即兩手、兩足皆纖長端直之相。係由恭敬禮拜諸師長,破除憍...
2015-02-03 15:30:18 編號:332 瀏覽:644 回應:0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詳解 {45} 己三、徵起釋成 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這『何以故』是須菩提長老自己徵問而自己再解釋,因為如來所說法是隨順應眾生機緣方便引度而說,並非是『金剛般若』真實義理,故『皆不可取』,因為一執著就錯誤了。 『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非法者非有法,只是隨順應機而說,若是誤認有法則是『法執』不滅,若說非非法時,是說所說法並非是『空法』而是實有的。如來說法時,有時說『有』有時說『空』是針...
2015-02-03 15:29:50 編號:331 瀏覽:561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