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g Thomas 青雲雲海宮粉絲團 LINE Mail youtube

課程資料

標題 (1)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詳解
發表者 青雲雲海宮 (2015-02-01 22:40:39) IP 220.135.49.66
內容 總譯名題

此部經典叫做『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共分兩大科,

總譯名題

別解經文



 (甲)、解經題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這八個字,就是本經的題目。『經』字是通題,『通』是通於一切經,一切經都叫『經』。『金剛般若波羅密』七個字是別題,『別』者是別於其他經。先講別題再講通題,先講『金剛』兩個字,再講『般若』兩字,最後講『波羅密』三個字。



『金剛』是個比喻,其意有三,

其體最堅

其用最利

其相最明 



凡有一法,都有體、相、用三種意義。此『金剛寶』之體,堅固無比,一切物不能壞它,所以『其體最堅』。『金剛寶』的孕徆U利無比,它能壞一切物,所以『其用最利』,此『金剛寶』的外向墬明,所放的光明,超過一切光明,故說『其相最明』。 



再講『般若』讀音為(ㄅㄛˊ、ㄖㄜˇ),是合乎梵音、此為音譯,不做意譯。



翻譯經典有『五種不翻』的規矩如下:--

1.秘密故不翻,如『陀羅尼』。

2.含多義故不翻,如婆枷梵一詞具六義。

3.此方所無故不翻,如閻浮樹。

4.順於古例故不翻,如阿耨菩提,以摩騰以來常存梵音故不翻。

5.為生善故不翻,能令眾生生起『善根』,保存梵音故不翻。



『般若』不可翻譯成『智慧』,世間人皆有智慧,因有學問,聰明,口齒伶俐,都叫做聰明伶俐人。以『佛教』而言,越是聰明者越是無法學習佛法,因為聰明反被聰明誤導。此種人稱之為『世智變聰』八難之一。世間的『智慧』是不可稱之為『般若』。此處要保存梵音。 



此種智慧不是世間的智慧,要加上『妙』字,叫『妙智慧』,則是『不可思議的智慧』。此般若是具有三種意義,叫做『三般若』。



1.『實相般若』,就是理體,智慧的理體,真理之體叫『實相』。

2.『觀照般若』,要觀察人人本具的本覺理體,『觀照』內心所起的正確觀想,以此觀想啟發出來的『始覺智』,此使覺智能照其『本覺體』,此為『觀照般若』,『能』觀照的智慧叫『觀照般若』,『所』觀照的智慧叫『實相般若』。

3.『文字般若』就是『金剛經』,所以佛在世所說的『金剛經』,他所說的語言就是『[文字般若』。經典中的梵文就叫『文字般若』。只有金剛經所翻譯過來的文字才叫『文字般若』。一般的經書都是『文字』。是『世智辯聰』。



4.『波羅密』是梵語,直譯為『到彼岸』。

5.『經』的梵語是『契經』,是上和佛理,下契眾生之契機,才是佛經。



(乙) 譯人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鳩摩羅什華言童壽,於後秦弘始四年,奉詔翻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三藏』即『經藏』『律藏』『律藏』。 

『經藏』世尊說的法門,諸大弟子結集下來叫經藏。

『律藏』世尊所定的戒律,諸大弟子把他結集下來叫律藏。

『論藏』。諸大菩薩解釋經、律叫論藏。

『法師』能夠給眾生做示範的稱為法師,能夠自利利他者就叫『法師』。

『三藏法師』可以貫通『經』『律』『論』三者方可稱為『三藏法』。 



別解經文

別解經文是分別解釋經文的義理,佛經都分三大科。

第一『序分』。

第二『正宗分』。

第三『流通分』。

現在的『金剛經』的本子是三十二分的,是梁武帝之子照明太子所分。



{法會因由分第一}

全部經三十二段,為梁昭明太子所分。

祗園法會由此起因,時為周穆王九年戊子。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己。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己。敷座而坐。

第一段是敘述祗園法會為這次說法之起因。



甲一、序分

乙一、信證分 (通分)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講經時要具有、(人)(時)(處)(講者)等條件。 

如是我聞,阿難云:此經是我親聞佛說者。舍衛國是波斯匿王國名。祗園是太子施捨一個有祗樹的園子,給與孤獨長者,故名為祗樹給孤獨園。大比丘,是有德行者,菩薩羅漢諸弟子是也 



『如是』是指這部『金剛經』。也是『信順』之義。由如所說的經,阿難尊者相信順從此經所言。『如是』在此經是顯『三般若』之妙理。這個『始覺智慧』是由『本覺理體』所啟發出來的,而『觀照般若』是從修者本具的『實相理體』上啟發出來的。



例如,『電燈』與『電燈』的『光』,並不是兩個,『燈光』就如『觀照之智』即『始覺智』。『電燈』的『燈』等於『本覺理體』,看似是兩個,實際都叫『電 燈』,此為『二而不二』。始覺智合乎本覺理,它是『如如不動』的,就叫做『如』,『是』者『無非』之義。由於『文字般若』已顯『三般若』之理,故稱『如 是』。 



『我聞』是阿難尊者親耳聽聞世尊所說『金剛經』這部佛法,此會是由阿難尊者所『集結』而成就的法會。他是『多聞第一』。以顯深信,又再順從,此部金剛經所說真理。故說『如是我聞』用以加強深信及順從之義。



講經有六種成就如下:--

(一)如是,稱信成就。即指阿難之信。佛法大海唯信能入,信受如是之法是佛所說而不疑,故稱信成就。

(二)我聞,稱聞成就。即阿難自聞。阿難親聞佛之說法,故稱聞成就。

(三)一時,稱時成就。即指說法之時間。法王啟運嘉會之時,眾生有緣而能感者,佛即現身垂應,感應道交,不失其時,故稱時成就。



(四)佛,稱主成就。即指說法之主。佛係世間與出世間說法化導之主,故稱主成就。

(五)在某處,稱處成就。即指說法處。佛於天上、人間、摩揭提國、舍衛國等處說法,故稱處成就。

(六)與眾若干人俱,稱眾成就。即指聞法之眾。菩薩、二乘、天、人等諸大眾雲集聽法,故稱眾成就。

以上六緣具足而教法興,故稱之為六成就。



『如是我聞』包括了六種成就其中的二種成就,『如是』二字是信成就,『我聞』是聞成就。聽經聞法要深信不疑才有未w。光有信心而不聽聞也不成。 



『一時』是指講此部金剛經的時間,因為釋尊有時在『天上』講經,有時在『人間』講經,有時在『各國』講經,所以不用某一特定的年月日時來說,如此是便宜行事。 



『佛』是梵語尊稱『佛陀』,翻成華文為『覺者』,因為示梵語『佛陀』是『含多意不翻』,就是『五不翻之一』。梵文『佛陀』是含有『三覺』之義。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等三義。 



『佛陀』完全翻亦應該是『佛陀耶』才正確,但是國人翻譯好簡,故說『佛陀』。佛陀是具足『修福修慧』而成就,故常尊稱佛是『兩足尊』,即是『福足』及『慧足』。 



又稱福觀。

即福德與智慧二種莊嚴。

福者修六度中之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等善業,屬利他;

慧者智慧,即觀念真理,屬自利。



『佛』成道後,先到『鹿野苑』度『五比丘』,次度『三迦葉』(葉讀ㄕㄜˋ攝音),佛弟子中有五個迦葉,行頭陀行的(苦行修者),在佛身旁的老比丘就是『摩 訶迦葉』,亦稱『大迦葉』。這三迦葉是『親兄弟』而學外道,就是『優樓頻樓迦葉』『迦耶迦葉』『那提迦葉』(那讀ㄋㄨㄛˊ挪音)。 

『佛』不得以顯神通而度外道頭子,故此等外道頭子皆率領弟子歸順佛陀而出家。佛陀先度了:--



大哥『優樓頻樓迦葉』和他的弟子共『五百比丘』隨佛陀出家。

二弟三弟『迦耶迦葉』『那提迦葉』各領二百五十弟子追隨佛陀出家。

再度『目犍連』『舍利弗』二人各有一百弟子追隨佛陀出家。

又度『耶舍長者子』,他有五十個朋友,先學外道,後又追隨佛陀出家。

經上所指『千二百五十人俱』就是指這一班人。當時在佛陀講金剛經時不止這些人。 



乙二、 發起序 (別序) 

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己。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己。敷座而坐。 

佛制,只食中午一嚏A過午不食。舍衛大城內的人家,午飯煮好,必先留有一份新鮮的飯菜放在大門內,等候佛和弟子來取。食時,是到了中午時。著衣持缽,著二 十五條之僧迦黎衣,持四天王所獻之紺琉璃缽。佛領率諸弟子,入舍衛大城中,不分貧富,次第向人家各取了一份飯菜,回至本處,食完飯,收衣缽,洗了腳,敷座 而坐。 



佛行乞食法,折我嬌心,生彼施福也。佛行洗足,洗則淨身業也。布席跌坐,攝動歸靜,心同佛也。



『爾時』就是金剛經尚未開講,就到了吃飯的時候了。



『世尊』佛的十個尊號,如來、應供、正偏行、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等共十個尊號。包括世間眾生及出世間三乘人(聲聞、圓覺、菩薩)等都要尊重這個『佛』。



『食時』天亮以後,中午以前,就是『出家人』吃飯的時候。在印度的一天分『晝三時』『夜三時』,共分為『六個時間』,經書中常講『二六時中』是指此『晝三時』『夜三時』的二個時段,二個時段共有六個時間區分。

丑、寅、卯是天上眾生吃飯的時間。

辰、巳、午是人吃飯的時間。

未、申、戌是畜生吃飯的時間。

戌、亥、子是鬼神吃飯的時間。



『著衣』現在叫做披衣,就是『袈裟』。比丘有三件衣:三衣,五衣,七衣等。比丘是『福田僧』,所著袈裟就是『福田衣』,托缽化飯要叫眾生種福田,有布施未w,所以要著福田衣。莊嚴法相。 

『次第乞己』是規定挨門挨戶去托缽,在城裡不分貧富,次第行乞,乞到滿缽為止。 



吃飯洗足等皆是佛陀以身作則,這一切皆要守禮守戒,即是『戒、定、慧』三字。由此可見佛陀從著衣、托缽、次地乞時、,還至本處、用飯、收衣缽、洗足、趺坐等皆是戒律。修者若能受戒律,然能開智慧,進入定地而不亂。這就是以身作則的『釋義及顯理』竟。







醒世詩



金剛會上皆是發心大菩薩

剛杵堅固世上諸物皆能摧

般若善智玄妙能得諸真理

若心能安住則能調伏妄心

波羅密度引眾生可到彼岸

羅致真心修持當可得解脫

密語密意皆是如來大慈悲

經中實義難聞難得當掌握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