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g Thomas 青雲雲海宮粉絲團 LINE Mail youtube

課程資料

標題 (5)金鋼經妙行無住分第四
發表者 青雲雲海宮 (2015-02-01 22:44:11) IP 220.135.49.66
內容 990309--金鋼經妙行無住分第四



{妙行無住分第四}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 可思量。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 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第四段是講微妙行法無所住。



戊二、住心之方 (分三)

己一、正示其方 (分三)

庚一、標示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菩薩於法,即於無上正等正覺之法。住者著也。布施是布己之所有,施之於人也。菩薩發心,度生為事,菩薩六度行,布施居先,此以布施無相為降伏,又即以無住為住也。 

行布施而不住相,叫做『無住行施』。這是『安住真心』之法。



十方國土中。惟有一乘法(即佛法)。謂一心也。心即是法。法即是心。二乘之人。不能解悟。謂言心外即別有法。逆生執著。住於法相。此同眾生之見解也。 逍 遙翁曰。凡夫不識自佛。一向外求。住相迷真。分別他境。不為助道。但求福門。似箭射空。如人入暗。不用將心向外求。菩薩了悟人法二空。心無取捨。能知凡聖 一等。空色一般。善惡一體。



是菩薩心無所住著也行於布施者。謂除我人眾生壽者四相。煩惱妄想取捨憎愛之心。世尊即以教法布施。內破一切執著。外即利益一切眾生。菩薩布施。皆應無住。 不見有我為能施人。不見有他為受施者。不見中間有物可施。三體皆空。住無所住。清淨行施不愛已乏。不望報恩。不求果報也。凡夫布施。希求福利。此是住相布 施也。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力盡還墜也。



凡夫六根不淨。貪是六者以快其欲。是名六塵。一不如其所欲。則必布施以求滿其欲。其所住而布施者然也。

菩薩受如來無相教法無諸欲之求。無能施之心。但以法施利益一切眾生。如水行地中。無有罣礙。無所住行布施者然也。



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此相之一字。即上來有無諸相也。言不住者。正是無住行施。三輪體空也。 何以故下徵起。恐謂無住。云何有福。因借虛空為喻。試問當機。令知虛空不可思量。則以法合云。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所獲福德。亦復如是。



猶若虛空之不可思量也。賓e章第三分是教諸菩薩應度眾生。行法布施。修人空觀。遣去我執。

此章第四分是教諸菩薩於塵無住。行清淨施。修法空觀。遣去法.非法執。自此至果報不可思議。無非展轉擴充。



『復次』是前面已說過,如今再次重提一次之義。先說『降心之法』,再說『住心之法』。菩薩當心破『我執』後再破『法執』,若有『執著』就是『著相』(妄想 心),前段已遠離『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微細』的『我執』已破,『妄心降伏』了。此時『真心』尚未『安住』,仍有『法執』存在。此時對一切法 仍會執著,法執如何起的呢? 就是『行於布施』的時候不可起執著,不應起分別心,不起『能度所度』之心。



庚二、指釋 

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布施不住色聲香味觸法此六者,以六根清淨故也。六度者,

布施度鏗吝,持戒度淫邪,忍辱度嗔恚,精進度懈退,禪定度散亂,般若則六度兼該,萬行具備. 



『一切法』就是入世間諸法『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布施時不住於此『六根』『六塵』『六識』三界中的『十八界』的法。布施時需要遠離六塵 的境界,如此布施就不會執著了。能不住一切法而行『六度』,即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等六度萬行。即是布施時於十 八界的相都不執著。



不住色布施者。謂智慧性照見一切皆空也。菩薩無色可捨。名為布施。如藥對病似空含有。有病既除。空藥俱遣。色空泯絕。中道皆亡。了無一法可得。二乘之人。 捨色取空。為不住色而行布施。不住於色。不住非色。香味觸法。一例皆然。是故空有悉皆無住。無空可取。無有可捨。空有同如。一體平等。平等行施。即知法界 不住有施。不住無施。不得有無二邊障礙。施心廣大。猶若虛空。所獲未w。亦復如是。故經中舉十方虛空較量施福。即斯意。二乘著空。不見空中妙有。不著見於 二邊。不取相於中道。是故二乘者尚有(空執未泯)。

不住聲者。清淨無罣礙也。二乘之人。意謂從聲色起。遂向聲塵中分別。聞樂則喜。悲則哀。欲捨此聲。而取無聲。名之為戒。菩薩。無聲可捨。色若是有。聲從是生。色既本空。聲從何起。若能如是悟者。雖在生。死中。生死不能拘。雖在六塵中。六塵不能染。在在處處。心常清淨。



不住香者。謂見色清淨也。此云忍辱。二乘之人。妄生忍辱。惟恐貪著。欲行遠離。故名忍辱。正是捨色取空。不了中道也。殊不知香性本空。菩薩忍亦無忍。辱亦 無辱。須是自性清淨。不生起滅之心。方始悟明心地。 不住味者。謂眾生性。與如來性。無所分別也。此云精進。了知舌根本空。為不住味。故云受諸飲食。當如 服藥。或好或弱。不可生憎愛也。菩薩之心。於諸法相。悉如夢幻。遇緣即施。緣散即寂。



不住觸者。謂心無取捨也。內無菩提可取。外無煩惱可捨。二乘之人。認觸為色身。色身若是有。即言離諸觸。色身既本無。諸觸何曾有。又云。了觸即無生。不住 虛分別。六祖曰。一切萬法。皆從心生。心無所生。法無所住。 不住法者。謂照見身心法相空也。梵語般若。此云智慧。諸法屬意。意屬識。此識是妄。金剛三昧經云。所見境界。非我本識。二乘之人。分別諸相。皆是妄識。 本識又何可得也。菩薩了知本識究竟。故無分別。此時六度萬行具備。



庚三、結示 

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

 

修者已發菩提心要做菩薩,故不應執著於六塵,即是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之相中,就是『一切法』皆不住相。



六祖曰。應如無相心布施者。為無能施之心。不見有施之物。不分別受施之人。故云無相布施。即(三輪體空)之布施. 僧若訥曰。應如是布施者。指出色香等六塵也。 不住於相者。乃不住六塵之相。若住相布施者。但是人天果報而已。



己二、徵釋其意 

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



此如來再召當機。於降心之後而示住心也。

正教不住一切有無等法也。以不住有。入塵勞而不作生死之念。不住無。居寂滅而不起涅槃之見。是則染淨色心。一切不住。不惟不住有。亦且不住無。不惟不住無。亦且不住無無。正是百華叢裏過。片葉不沾身。故云無所住也。



所謂下。詳明六塵為所施之物。此由內不住我。外不住人。故中間不住所施之物。(三輪體空布施未w)。以故向下結歸則曰。

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此相之一字。即上來有無諸相也。言不住者。正是無住行施。三輪體空也。



凡夫布施,都住根塵,以求福報,縱得福,亦有限。菩薩無相布施,三輪體空,清淨益利,原無心求福也,而自然離生死苦,受大快樂,得證佛果,其福德不可思議稱量也。勿謂無相布施,虛而無福也,無相之福甚大,即如虛空無相,其邊際不可心思量度。 

四維者,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合上下為十方。 

菩薩無相布施,行清淨施也,其福德亦如十方之虛空無量無邊也。 



按:天文學家,知道地球是圓形的,圍繞太陽運行,地球上下四維虛空,尚有無數太陽系,這是近百年的事,而我佛陀二千五百年前,已知道三千大千世界,天空中有無數無量的太陽系了,這證明佛的智慧是超科學的,為現代科學家所望塵莫及。 

若以無相布施,不求福報,而以『三輪體空』布施未w,即『不住相布施』,則能得到『無邊無量未w』。也是不可思議,不可稱量。



不住於相者。非但見色是相。一切種種分別。 皆名為相。如是之相。皆從因緣而生。應知一切分別。皆如夢幻。遇緣即施。緣散即寂。 是故佛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須知諸法。如夢如幻。如影如響。如水中月。如鏡中像。又云。了達一切法。不住一切相。心如虛空。自然無礙。心住於相。即屬有法。故知一切法。不住一切相。即能見佛性也。若住相布施。但得人天果報而已。



『於意云何』是說須菩提,對於佛所說的『不住相布施』所得未w,你的意下如何? 舉這十方虛空是不可思量,其實十方虛空是非常大的,此地比喻布施未w如十方虛空一樣不可思議。若是一著『福德』之相,則福德之相就不空了。此為『金剛經』第一次明文說『不著相』較量福德。



己三、勸如教住 

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教』就是佛的言教。佛如何講,大家就如何去聽,也要如此的信。須菩提你所問的『云何安住真心嗎?』我(佛)叫你『無住相布施』,就是『安住真心』的好妙法。 

如果剛發心者,無法使心住心安住!那就『依教奉行』。天天布施度眾生,無論財施、法施、無畏施都不著相,如此真心不動,就是安住真心的妙法。



不也世尊。須菩提謂虛空。我思量之。 實無可思量也。不可思量者。既已覺悟心無能所。即無我人眾生壽者四相。雖不徼福。自然離生死苦。受涅槃樂。 無限福 德。豈可思量。但應如所教住。謂諸學人。當依佛教。行無所住。必得悟入也。誑悀ㄕ磹菗I。施契性空。空性無邊。施福無邊。故舉十方虛空。以為其喻。

(竟)







醒世詩



菩提薩埵應起大悲心

薩埵慈行普度三千界

行施無住六塵諸境界

施於慈悲菩提大願力

應無所住相而行布施

無有我人眾生壽者相

住於塵世而能不染無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