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g Thomas 青雲雲海宮粉絲團 LINE Mail youtube

課程資料

標題 (14)金剛經一相無相分第九(三)
發表者 青雲雲海宮 (2015-02-03 11:53:08) IP 125.227.236.37
內容 (14)金剛經一相無相分第九(三)



『無生』三界內的生死,皆已了脫,有生有死,無生無死,此時『阿羅漢』已證得『阿羅漢道』,如來問須菩提時,就不可說我已得『阿羅漢道』即是接近於佛之位 階,不可作是念。若作是念,則入執著相。此十法界內的『見思』二惑皆已斷盡,有叫無生,則三界內一切法皆不起念,都不生了。如今不生一切法,如何會起一個 『阿羅漢道』呢? 其實根本就沒有一個實法叫『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亦即阿羅漢是一個假名而已。



『道』是說阿羅漢接近於『佛』的覺道的意思。因為小乘修者的極致果位就是『阿羅漢果』,他們執著只能夠證得阿羅漢果,他們成不了佛。所以在此大乘般若法會 上,如來要行者『回小向大』,所以須菩提了解人人都可佛道理,才會如此說。雖然得道了小乘最高最極的無生之道,直到四果,才算得到究竟的道法。一個究竟, 一個不究竟,佛讚嘆這個究竟之法,故稱之為『道』。



因為證得是無生法,根本沒有個法叫『阿羅漢』,若是有法,則又是有生。所以說『實無有法』名字叫『阿羅漢』。實在是本沒有個『阿羅漢法』可得。如何做是念呢? 

反過來印證,須菩提說,若阿羅漢作是念,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就是著此四相在,若是著相,如何可得『阿羅漢果』呢? 若如是想,即著四相不悟。



此時的『我』是能證

『阿羅漢』是所證

能所差別就是個『眾生相』

若執著不捨就成『壽者相』。

此四相合起來就成『我執』,

若我執不斷,怎能證成四果呢?須菩提說絕對不會起此四相,故無作是念起。



庚二、引己為證

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 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 行。



須菩提接著說:佛認為我沒有競物心到精妙處,是弟子中解空第一人,四相皆已滅盡,愛染不生的離欲阿羅漢。佛雖然如此稱道我,但我實不作得道想,若作此念, 即是心有生滅,就不能名之為阿羅漢了。接著須菩提又說:世尊,我若是作得道之念,就是心存有我,便生諍心,佛也不能說我是樂寂靜行之人。實際我是原無所 得,也實無所行,惟有本分上一塵不著,也就是因此而得名須菩提,所以佛說我是樂寂靜之行者。



阿羅漢,華言無學,謂位斷三界,煩惱俱淨,究竟真理,無法可學。 

四十二章經曰,阿羅漢飛行自在,曠劫常存。阿那含壽終生天,直證羅漢。斯陀含再受一生,即證羅漢。須陀洹七死七生,方證羅漢。 

三昧,作正定,正受,正見解。不見心名正定。不受諸妄名正受。遠離九十六種邪見名正見。 

六祖曰,諍是勝負心,與道相違背,便生四相心,何由得三昧。離欲即解脫,以離欲故得無諍。



『三昧』是梵語,譯成華文是『正定』或『正受』,不受一切諸受叫『正受』,入了無受的正定叫『正定』。

『無睜』者不起睜論,不道人之是非長短者。

凡是阿羅漢都是離欲的,皆無欲妄之念者。雖然世尊稱讚我(須菩提)是『無睜三昧,人中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須菩提從無有此念,須菩提拿自己來證明, 絕不做是念說自己已證得了阿羅漢果。若作是念,則世尊就不會讚嘆了。就會著相而執著了,此時心已無生滅,四相俱泯,愛染不生,故得離欲阿羅漢。(竟)



一相無相分第九結論



1. 第九段言四相歸一,究竟無相;

2. 若有一相,即無得果。此段破不可得果之念。上言佛法不可執著,此言佛果亦不可著相。

3. 修中有果,隨證隨空。

4. 四果離相、絕無我等四相。我執法執空執具泯。

5. 須菩提引己為證、因不作有得果是念、故世尊則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

6. 須菩提已得無諍三昧、世尊讚為是第一離欲阿羅漢。度眾生一著相,即無法降伏妄心。







醒世詩



推廣降心需證果離相

廣知隨證隨空不著相

降伏妄心知無果可得

住相降伏即知一切假

證果無得得無諍三昧

果位次第得證無差別

離相證果知實無所得

相破妄心不起心安住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