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g Thomas 青雲雲海宮粉絲團 LINE Mail youtube

課程資料

標題 (36)金剛經一體同分第十八(三)
發表者 青雲雲海宮 (2015-02-03 12:14:54) IP 125.227.236.37
內容 (36)金剛經一體同分第十八(三)



庚二、知無實相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 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 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以上文明佛能見之眼。此明所見之生心也。須菩提。於意云何。如恒河中沙。佛說是沙不。乃即事以驗證也。如是世尊下。即當機證信。佛具肉眼。不異凡夫。以凡 夫說是沙。佛亦說是沙。然凡夫但知是沙。不知一河之沙。數有多少。佛則知之。此佛所具肉眼。雖然示同凡夫而凡夫不可及也。 須菩提。意云何下。如一恒河中 所有沙等。此驗佛有天眼也。一恒河長四十里。其中沙細如麵。有一沙。派一河。派盡其沙。則恒河之多無量。無邊恒河沙。以派世界。有一沙。計一世界。每一世 界。各有三千大千之數。則世界復成無量無邊。在諸天眼。縱能知一河沙足矣。而況沙等恒河。復派沙等世界。



而界復各具三千大千之數。則諸天之眼。不能及矣。然佛雖曰天眼。則能盡見。正謂山河天眼裏。世界法身中。雖佛示同天眼。而諸天之所不能及也。

然佛告須菩提下。明佛具慧眼之實。言國土者。即世界也。謂無量無邊沙數世界。每一世界。有若干眾生。一一眾生有若干心性。在二乘慧眼。縱有他心。亦不及此。而佛雖示同慧眼。無分情器。一切悉見。此所以超乎二乘。而二乘之慧眼。不可得而比也。何以故下。徵明佛具法眼之實。



謂何所以故。沙界生心。佛悉盡知。[漸/耳]。以眾生心行雖多。不過以顛倒妄識為心。皆非真實常住之心。故曰如來說諸心為非心也。是名為心者。正言妄識原 無實體。徒有心名而已。在菩薩雖具法眼。尚未徹見生心皆妄。諸法盡空。然佛雖名法眼。而能盡知盡見。故法華經云。我是一切知者。一切見者。乃至汝等天人。 皆應到此。覲無上尊。以是而觀。則菩薩法眼。卻又不可及矣。 所以者何下。徵釋非心為心。以證佛具佛眼之實。謂如是沙界無邊。眾生無量。心性若干。佛悉知 之者何也。



良以一切眾生。三世遷流。妄想之心。原無實體。皆不可得也。故云過去現在未來。皆不可得。言過去已滅。未來未至。現在不停故也。古德有云。三際求心心不 有。心不有處妄緣無。妄緣無處即菩提。生死涅槃本平等。應知佛眼乃五眼之最。求其致極。不出覓三世心不可得處而見。所以前章諄諄教菩薩發心度生。嚴土。皆 不可得的。實無有法而為心者。為汝安心竟。



佛說譬如恒河中的釵h細沙,這沙的數量多不?須菩提回答說:這沙的數量很多。佛又說如果以恒河沙數,每一粒沙,均作一恒河算,則同其細沙那樣多的恒河,實 無法計算,而佛世界又如細沙之恒河那樣多,可見佛世界之廣大矣。何況眾生之種種心呢?所以佛告須菩提說:凡爾世界每個國土中,所有眾生,他們不同的各種心 如來悉皆知道。



不過以顛倒妄識為心。皆非真實常住之心。故曰如來說諸心為非心也。是名為心者。正言妄識原無實體。 徒有心名而已。在菩薩雖具法眼。尚未徹見生心皆妄。諸 法盡空。然佛雖名法眼。而能盡知盡見。故法華經云。我是一切知者。一切見者。乃至汝等天人。 皆應到此。覲無上尊。以是而觀。則菩薩法眼。卻又不可及矣。 所以者何下。徵釋非心為心。以證佛具佛眼之實。謂如是沙界無邊。眾生無量。心性若干。佛悉知之者何也。良以一切眾生。三世遷流。妄想之心。原無實體。皆不 可得也。故云過去現在未來。皆不可得。言過去已滅。未來未至。現在不停故也。



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此心,概生於妄,也可以說真性中生此妄想心,佛以五眼視此等妄心,都無實相,同一幻性,故佛悉能知之。實以人之內心本來虛靜,一切妄 念,由於喜怒哀樂愛惡悲恐中生,顛倒妄想,種種不一。由於種種妄想所生識心,造諸業緣灣流,以此業緣灣流為受生之原動力,再度流轉於四生六道中,嚐受一切 業緣所生之果報,如來說,這些妄念,都是後來所生,非本來常住之真心,如果能判別出妄念為非心,而菩薩本心始現,這才可名之為心也。



佛說為什麼要如此呢?須菩提你應知道,妄心雖有多種,不外過去現在與將來,此三種不同時間的心,皆從緣生,原本無有,所以要三心俱空,方能湛然清淨,過去無留滯心,現在無執著心,未來無攀緣心,過去已滅,未來未起,現在不住,三世推求,了不可得。 故云三心不可得。



精真妙明的本覺真心{佛心},本即清淨圓滿,本無世界生(依報)、眾生(正報)、虛空、界內分段生死及界外變易生死,皆因五陰妄想之所生起,但在本覺妙明真心中,元無五陰,如心經云(空中無色、受、想、行、識)。在真空實相中當體即空。

五濁(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皆由五陰(色、受、想、行、識)所起造作,依妄想之源(堅固妄想、虛明妄想、融通妄想、幽隱妄想、虛無妄 想)等所生妄相如(依、正二報及虛空之劫濁)、(界內分段生死對應見濁、煩惱濁、眾生濁)、(界外變易涅槃之命濁)等所生妄相。



佛俱五神通:又曰五通,五種變。不思議為神,自在為通,不思議自在之用有五種:一天眼通,謂色界四大所造之清淨眼根,色界及欲界六道中之諸物,或近或遠, 或粗或細,無一不照者。二天耳通,為色界四大所造之清淨耳根,能聞一切聲者。三他心通,得知一切他人之心者。四宿命通,得知自心之宿世事者;五如意通又曰 神境通,神足通,飛行自在,石壁無礙。又得行化石為金,變火為水等之奇變者。見智度論五。



『爾所』二字,是指『恆河沙數的恆河』那麼多的佛世界,『國土』是指『世界』。以恆河沙數的恆河沙的佛世界眾生心,皆是以『妄心分別』成就一切,皆無實相,同一幻性,故佛悉皆知之。

『諸心』是指『眾生心』,有如此多眾生心,但皆由妄心分別而幻起,如來五眼圓明照見悉知,因此心本非實有,當體即空,故說『皆是非心』。菩薩與佛能判別出『妄念為非心』,以菩薩與佛所證中道第一義諦,此時菩薩與佛之『本心』始現,故可名之『是名為心』。



為何眾生心為非呢?因眾生心為『妄想心』,念念不停,流轉於過去、現在、未來,念念別於此『三際』,際就是時間。 

『過去心不可得』,過去心已滅,『妄想心』已隨時間流逝,若再回憶而起『妄想分別心』又會受苦。無法再找回。

『現在心不可得』,此心不停,亦無法止住,不斷向前流逝,一『念』具足『九十剎那』,一『剎那』具足『九百生滅』,眾生心念,念念相續,無法停止,若想得『現在心』,亦已過去,了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未來心仍未生出,故叫『未來心』,當然未來心不可得。



一『剎那』= 『九百生滅』



一『念』= 『九十剎那』



『九十剎那』x 『九百生滅』= 81,000 生滅。



金剛經是要以『三般若』來印證『直指人心,當下開悟』的無上大法。首先要以『悟到』的『實相般若』的道理,再去『證入』『實相般若』的『境界』。如何去悟 而證入實相般若呢? 就要依照『觀照般若』入,從聞、思、修的『觀照』上先將『般若』的道理研究透徹後,再依照『文字般若』去起『觀照般若』,當能證入 『實相般若』的境界。



譬如夜晚天黑,需要點燈照路,此理人人皆知,但當有人將紙燈點燃,剛接過手,又被他人吹熄,是啥意思呀? 因為『紙燈』在心外頭,心裡面本來有光,只是心光未能發明而已,心已蒙塵,當然無光。瞬間吹熄紙燈後,內心一下子明白,只要放下『文字障』,不再執著於 『依文解義』,就可『明心見性』,當下開悟,不向外求,內心本具一切不缺,只要恢復本來具有的面目即能開悟,就不會在往心外取相,不會在心外求法。(竟)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結論



一體同觀而知生佛無差別相。

釋迦如來如何證得唯一無二的實相理體?{即佛性}

佛知眾生的實相理體與佛是相同一體,此為同觀。

佛以五眼分別解釋有何不同?有何相同之處。

佛以恆河沙來比喻世界之多,眾生所生之心亦多。

佛降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皆不可得之理。

佛教導眾生當須以明心見性之法去覺悟、非以依文解字來學習佛法。

修者當須放下文字障,不可執著,否則是著心外求法.







醒世詩



一體同觀如來證得唯一無二實相理體

體性無別生佛皆本具有佛性心安即明

同觀眾生一切本有實相理體即是佛性

觀盡無始而來眾生佛性本即與佛無別

生佛一如釋迦如來證得唯一無二之體

佛性本具眾生皆因心性蒙塵迷在當下

無二唯一之實相理體乃眾生本來具有

別無他性一體同觀當能了悟本身是佛

平等無礙佛具五眼圓明觀知一切眾生

等待眾生明心見性及木生佛本即平等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