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g Thomas 青雲雲海宮粉絲團 LINE Mail youtube

課程資料

標題 (38)金剛經法界通分第十九(二)
發表者 青雲雲海宮 (2015-02-03 12:16:23) IP 125.227.236.37
內容 (38)金剛經法界通分第十九(二)



此段經文是要修者以『無住布施』,叫修者以『三心不可得』的『心』去行布施。或人有疑? 即然三心不可得之心的『心相』皆已『空』了,『能行布施』的『心』亦空,『所行』的『布施相』也空,為何會得『如此的的福德呢?』 

因為『三心不可得』,已悟『一切法空』之理,因此布施時不會『著布施相』,故說『得福甚多』。若福德有實,則此『實』可以數目計,修者會執著於『福德果報』上,心會有所求得之念,則變成『有漏福德相』是有限的。所以『如來不說福德多』。



『以福德無故』的『無』字,就是『空』的意思,它沒有一個實在之相。因緣生法,沒有自性,當然沒有一個『福德之相』。心有想『得福德』則是有限境界,淪為 數字計較而已,不是無量無邊無際,則非福德無量的無漏福德。所以布施時不可『著相貪著』想得,若不貪得,則福德會『盡虛空,遍法界』之多,如此未w就不可 思議了,是故『如來說得福德多』,因為我空、法空而不著相。



回顧前第四分經文『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是教導修者不應執著『一切法』,此為『住心無住』,如此才能『安住真心』。這一切法不出『六塵』緣影 束縛。所以第四分經云『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法布施,不住六塵而行布施。』即是不住著於心外之相行布施,如此布施,所得『福德即多』。 

第四分經文,是不住著於『心外之相』的『六塵』境界,如此則是空掉『心內之相』。

第十九分經文,是一總結,須住意三點。



是知以不可得心。無住行施。其所得福德。乃無漏無為無上之果。故云甚多。此中無字。正是離相無住之無。故如來說福德多也。然此正明佛具五眼。徹見三心。一切眾生事理二行。福德淺深。悉知悉見也。以顯平等本體。不可以有心求。 亦不可著無心覓。



第一點、用『住心無住』的工夫去修持用央C入要入於『不可思議』的『行門』,一定『不可住相』。若行布施皆不著相,則『真心能安住』『妄心亦降伏』。就如『大菩薩行者』『摩訶薩行者』,所得『福德』即是『不可限量』,因不執著諸相,已無所得故得一切福德。



第二點、如來及須菩提皆用『以是因緣』一問一答,就是承接第十八分而來,以『三心不可得』為『因』,再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寶』為『緣』,而去行布施,而成就『無住行施』的圓滿未w,『因』不可思議,而『緣』更是殊勝,所以此眾生所得福德甚多。



第三點、第十九分經文與第四分經文對照,就比較容易了解,(妙行無住分第四)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 可思量。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 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如何以『妙行無住』而做到『住心無住』的境界?第四分是教導修者不要『住境界相』,用以除去『心外的境界』,第十九分為講到『不住色聲香味觸法』,是以何 『心』而能『不住相?』修者是以『三心不可得』的『心』成就了『不住』的奶牷C以此智慧為用,就能將『內心之相』給『空』掉而行布施,此與法界整合成一 體,未w即多,如此即可得『盡虛空、遍法界』的未w。修者若將此三點研究透徹,則可得到『住心無住』的奶狺F。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此正明大千 寶施。若出有心。皆染污行。獲福有限。且亦不實。



如來必不肯說得福德多。以上反顯有心非實。福亦不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者。以是不可得心而行於檀度。深達福德。其性本空。要知雖不期福德。而福 德自成。正猶空谷風雲。然谷不與風雲期。而風雲自至。亦如深山草木。而山不與草木約。則草木自生。是知以不可得心。無住行施。其所得福德。乃無漏無為無上 之果。故云甚多。此中無字。正是離相無住之無。故如來說福德多也。然此正明佛具五眼。徹見三心。一切眾生事理二行。福德淺深。悉知悉見也。以顯平等本體。 不可以有心求。亦不可著無心覓。乃教吾人一念不生。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結論



1. 此分經文非以較量持經未w的文

2. 此段經文非與用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的未w來比

3. 亦非與受持讀誦金剛經的未w來比較。

4. 不是以金剛經文來為他人說的未w來比較。

5. 此地所講的是持金剛經而行布施這個的人。

6. 此時以以是因緣來講前面第四分無助行施未w甚多.

7. 若能不著相而能以三心不可得之心去布施則福德多.

8. 此地與三千大千世界七寶著相布施者所得未w或是受持誦讀金剛經病為他人解說者相比較,前者未w多

9. 若三心可得則悟得一切法空之理,則布施不會著相.

10. 能不住著心外六塵緣影境界,空掉心外之相.

11. 一體同觀則悟生佛一如皆平等之理。心內之相亦空,如此空掉內心之相,則布施時與整個法界 合一,布施未w當然是盡虛空、遍法界、未w無邊無界之多.

12. 若想入不可思議的行門,就一定不可住相。

13. 在行布施、財施、法施、無畏施時,皆不可住相,以住心無住之奶牷A此大菩薩行,未w無量無際。

14.不可住心內之相,以三心不可得之心即可空掉此相

15. 如此即可明白空掉內心之相後,即可得到住心無住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