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g Thomas 青雲雲海宮粉絲團 LINE Mail youtube

課程資料

標題 (40)金剛經離色離相分第二十(二)
發表者 青雲雲海宮 (2015-02-03 12:17:15) IP 125.227.236.37
內容

(40)金剛經離色離相分第二十(二)



佛果之四智。全稱四智心品。為唯識宗所立。即將有漏的第八識、第七識、第六識,及前五識轉變為四種無漏智,即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

(一) 大圓鏡智:又稱大圓鏡智、圓鏡智、鏡智,乃轉第八阿賴耶識所得之智。此智離諸分別,所緣行相微細難知,不妄不愚一切鏡相,性相清淨,離諸雜染,如大圓鏡之光明,遍映萬象事理,纖毫不遺。

。即指可如實映現一切法之佛智。此種佛智,如大圓鏡之可映現一切形像,密教稱為金剛智。依唯識宗所說,成佛以後,煩惱即轉變為智慧。



(二) 平等性智:又稱平等性智、平等智,係轉第七末那識所得之智。此智觀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與大慈悲等恆共相應,平等普度一切眾生。

又作平等智。乃四智心品之一,五智之一。指體悟自、他平等之智。即轉第七末那識所得之智慧,依此智慧而了知一切事相及自他皆平等,乃生起大慈悲心。佛地論 卷三謂平等性智乃觀自、他一切皆平等,大慈大悲恆常相互契合而無間斷,故建立佛地「無住涅槃」(不住於生死、涅槃之涅n)。隨諸有情之所樂,示現自、他受 用之身與土等種種影像。對於初地以上之菩薩,示現他受用之身土,常行大慈大悲之化益。



(三)妙觀察智:,又稱妙觀察智、觀察智,係轉第六意識所得之智。此智善觀諸法自相、共相,無礙而轉,依有情眾生不同根機,自在說法,教化眾生。

即巧妙觀察諸法而自在說法之智,乃轉第六意識所得者。

(四)成所作智:。即轉前五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所得之智。蓋自證化他之二利應作,故稱所作;大悲隨類應同之妙業必得成就,故稱成所做智。



指六神通,為佛菩薩依定慧力所示現之六種無礙自在之妙用。即:神足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天眼通、漏盡智證通。

(一) 神足通:又作身通、身如意通、神足通。即自由無礙,隨心所欲現身之能力。

(二)天眼通,能見六道眾生生死苦樂之相,及見世間一切種種形色,無有障礙。

(三)天耳通,能聞六道眾生苦樂憂喜之語言,及世間種種之音聲。

(四)他心通,能知六道眾生心中所思之事。

(五)宿命通,又作宿住通,能知六道眾生之百千萬世宿命及所作之事。

(六)漏盡通,斷盡一切三界見思惑,不受三界生死,而得漏盡神通之力。



(八解脫)謂依八種定力而捨卻對色與無色之貪欲。又作八背捨、八惟無、八惟務。八者即:

(一)內有色想觀諸色解脫,為除內心之色想,於外諸色修不淨觀。

(二)內無色想觀外色解脫,內心之色想雖已除盡,但因欲界貪欲難斷,故觀外不淨之相,令生厭惡以求斷除。

(三)淨解脫身作證具足住,為試鍊善根成滿,棄捨前之不淨觀心,於外色境之淨相修觀,令煩惱不生,身證淨解脫具足安住。

(四)超諸色想滅有對想不思惟種種想入無邊空空無邊處具足住解脫,盡滅有對之色想,修空無邊處之行相而成就之。

(五)超一切空無邊處入無邊識識無邊處具足住解脫,棄捨空無邊心,修識無邊之相而成就之。

(六)超一切識無邊處入無所有無所有處具足住解脫,棄捨識無邊心,修無所有之相而成就之。

(七)超一切無所有處入非想非非想處具足住解脫,棄捨無所有心,無有明勝想,住非無想之相並成就之。

(八)超一切非想非非想處入想受滅身作證具足住解脫,厭捨受想等,入滅一切心心所法之滅盡定。此中前二者依初禪與第二禪,治顯色之貪,第三依第四禪修淨 觀,皆以無貪為性。第四至第七依次以四無色之定善為性,第八依有頂地,以滅有所緣心為性。又初二者各分為二,第三分為四,合謂八勝處。

前修八解脫唯能棄背,後修八勝處能制所緣,隨所樂觀惑終不起。」即修解脫於其所緣唯能次第棄背,至捨貪心為止,並未得自在,故更修八勝處,能制所緣,令煩惱終不起,乃是制伏對境得自在。



前第五分如理實見分,經云『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 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此眾生非凡夫,乃發心大菩薩者,需要『無住行施』,此發心者行布施,若一著相,即非菩薩,乃是眾生。無法親見 『如來法身』。故布施須離相無住,才是『三輪體空』布施。 



佛就詳細開示,『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身相』就是『色身』,它屬於『色法』,凡『眼』所能見境界者,就是『色塵』,故名『色身』。 

如實理見第五分經文所講『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不?』是指『應化身佛』。第十三分經文所講『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還是指『應化身佛』。第二十分經文所講『具足色身』就是很圓滿,是指『報身佛』的身相。 

佛有『三身』,『應身』『報身』『法身』等三相。此時所說的『如來所說身相。』就是指『法身』相而說。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此段經文的『如來』是指『法身佛』如來,祂是無相,當祂仍然是個相,『凡所 有相,皆是虛妄』。當然是不以圓滿具足的『報身佛』來見到『法身如來』的。所以佛說『具足色身』就是圓滿具足的『報身佛』相,還是有個相存在。因為報身佛 是個因緣法而起,由無量阿增扺劫努力修持而來的。因緣生法,無有自性,當體即空,所以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法身』是 『空有不二』,『即空即有,非空非有』,此為『是名具足色身』。以佛順俗說具足。順真說即非。順中道說是名。



庚二、見相無住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佛又問須菩提,你的意思如何?佛可以具足諸相見不?諸相,即變化種種之相,不止三十二相也。須菩提說:不也。色身既屬虛假,諸相亦非真實。諸相,即色身之別用,色身乃諸相之總體。當然不可以身相見法身如來。



『具足』是指『報身佛』的相,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好有無量莊嚴,都是用『無量』二字來形容,所以叫做『具足諸相』。這是以真諦而說的相。 

前面經文云『具足色身』是報身佛的『總相』,第二段經文云『具足諸相』是『別相』,也就是說『佛』的相自頭到腳等相無量好來形容。但仍不可執著著相。報身佛相雖好,應悟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此句經文是說,能夠以色身相見法身如來不?當然是不可以見到『法身如來』。如來是法身,是無形無相,當然不可以報身佛的『具足諸相』來見到法身如來。因為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行者對『總相』不可執著,對『別相』也不可執著。若一執著,就會著相。變成一個『塵境』。若落入我執或是法執則難成證果。尋 回本來具足的真心即可。 



如來頂上有三十二眾寶莊嚴相。若廣而論之。則如來有十華藏世界海。微塵數大人相。一一身分。眾寶妙相以為莊嚴。所謂相相無邊。無一相而不具足。故云具足相 也。此報身也。雖然相好莊嚴。亦屬有為。非同法身。離相清淨。真如平等。自性般若本體。如來之像。尚然乃爾。何況九法界之相乎。要知一落有相。即非離相法 身般若之本體矣。如來尋常說具足相。並相海無邊者。此何以故。以佛順俗說具足。順真說即非。順中道說是名。此說不應者。亦就真而說也。須知佛相既非。則一 切俱非。不妨俱非亦非。正是行到水窮處矣。到得這裏。則色色真如。相相實相。



『法身佛』是在心內,『報身佛』及『應身佛』都在心外顯現。法身佛是個『理體』,人人本具,各個不無,眾生雖仍流轉生死,只因『無明』遮蔽而生煩惱。如今『煩惱無明』都將他『空』得乾淨,法身自然顯現出來,就能成佛了。此法身非自外來,而是內心本具足。要從內心去發現。 

第二十分是講『住心無住』。

第十九分是講『內心』的『住相』要空清淨,用『三心不可得』的『心』去行『布施』。(竟)



離色離相分第二十結論



1. 離色離相、即是住心無住之義。

2.(身相)屬於(色法)、故又稱(色身)。

3.具足則是圓滿的意思、具足色身就是指(報身佛)。

4.報身佛是修因成果而得的相好、仍是虛妄之相。

5.修者須(深解義趣)而解(三諦)之理。

6.所以佛順俗說具足。順真說即非。順中道說是名。

7.須悟(即空即有、非空非有)之理。故名為諸相俱足.

8.以上即為(住心無住)之理、見佛總相亦不住相芳真.

9.第十九分是將(內心)之(住相)空盡、本分是見相無住







醒世詩




離色不入六塵間

色相皆是因緣起

離開諸相除執著

相破人法二皆空

住於心內妄想起

心當清淨無妄心

無住行施除諸相

住於心內外皆空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