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g Thomas 青雲雲海宮粉絲團 LINE Mail youtube

課程資料

標題 (47)金剛經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發表者 青雲雲海宮 (2015-02-03 12:22:38) IP 125.227.236.37
內容 (47)金剛經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乙四、決定降住成證分 (分二)

丙一、降心離相 (分二)

丁一、略明  

第二十五段言聖凡同性,化無所化。化即滅度之意。此是申說如來無我,以喚醒眾生及凡夫也。平等法界,眾生與佛,同在性中,佛與凡夫同歸一體,一片慈心,欲其自悟,即所以自度也。法既平等,如何有受度的眾生,其間豈有高下。



佛告須菩提說: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如來度人,只就彼人覺性,指引眾生覺悟,原當彼自性自度,故不作度生之念,豈有我所當度之心。

 

須菩提,汝亦莫作是念,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作是念,則以佛自待,以眾生待彼,便有四相,便有高下,而非平等矣。



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如來以法身無我之真我,對人說我,是口雖說我而無我見。凡夫貪著,以為實有我,必須佛度化之,如 果無我(佛),佛將何以度之?因而凡夫以為有我(佛)。佛又說:所謂凡夫者,迷惑就是凡夫,覺悟就是佛,佛與凡夫,本同一體,原是平等,但能了悟,即非凡 夫,未能覺悟,是名凡夫也。



自此至經終。皆展轉明上文平等之義也。正恐尊者秪知向自性內覓平等。故我如來廓而充之。令伊向法法頭頭識取此理。故自此而下五章經文。以明無住而非真如自 性。實相平等之本體也。正明能度所度皆不可得。以成一相平等耳。前云我於菩提無少法可得。又云無我人四相。而修一切善法。然恐當機謂既修善法。必度眾生。 既有能度。必有所度。何謂平等。恐眾生有此疑問。故而破之



故佛以金剛王寶劍而掃蕩之曰。須菩提。并及現前一切眾等。慎勿妄議謂我作念。當度眾生。又復云須菩提。莫作是念者。正如來珍重之極。誡之至也。 向下徵 釋。謂如來修善法。原為度眾生。今教莫作是念。此何以故。良以菩提心法。既曰平等。則生佛皆具。自無高下。然則豈有高為能度之如來。下為所度之眾生。故曰 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所謂平等真法界。佛不度眾生。此順釋佛具真如自性平等法界。



所謂無我無人修善法也。 若有下反釋也。謂佛與眾生原是一體。絕無能所。若曰有眾生為如來度者。則能所歷然。話成兩極。則是如來亦有四相矣。既具四相。豈 還得為如來哉。且阿耨菩提之法。轉而為不平等矣。有是理乎。此以眾生乃佛心之生。謂生即非生。故言實無有生。所以終日度而無生可度也。以是而觀。則所度空 也。 然此如來說有我者。下明能度空也。蓋此中有我之我。乃承上我人之我而來。



恐有人謂我既無我等四相。如何又說我為法王。於法自在。蓋不知此我。乃法身真我。非同四相之我。所謂無我而我。我而無我之義也。而佛尋常說有我者。 是順 俗流布而說我。然我即非我。奈世間凡夫之人。逐塊尋香。認名取相。將以為實。執之有我。是皆錯解耳。在如來分中。則非有我也。經文至此。則能所皆空。生佛 平等矣。 須菩提下三句。乃是如來恐人不解凡夫性空。茲故順帶公文。一并掃去。



言凡夫者。乃泛爾之流。所謂凡愚無智之者。深著世法。非我不言。於五蘊中。心心緣我。在六塵上。念念執我。逢人起慢。遇物生貪。從迷積迷。因妄成妄。著衣 喫飯。那知溫飽饑寒。送客迎賓。豈解瞻前顧後。苟延歲月。虛過光陰。乃是泛常之夫。以故名之曰凡夫也。須知我平時說法。謂凡夫者。乃依俗諦也。說非凡夫 者。依真諦也。說是名凡夫者。乃依中道第一義諦。發明是凡非凡。凡即非凡之是名凡夫耳。此名凡夫空也。然則上無能度之佛。下無所度凡夫。真所謂無高無下。 寧非生佛平等者乎。



此科已四、決定降住成證分,在第一科上是第四科,正宗分有四大科,前已講三大科,今再講第四大科,叫做『決定降住成證分』。決定降心離相,住心無住,才能成就證成果位。

正宗分所分是按『信』『解』『行』『證』是對著如來所說的四種法寶『教、理、行、果。』這四法來分科的。



『信』是要相信如來所說教法,如經文云『但應如所教住』,要發起信心。

『解』是解悟,如來所說言教的義理,進而得到『深解義趣』,以文字般若,起觀照般若,進而證得實相般若。

『行』是起修,是講修行。是要依著『解悟』金剛經所講道理來修行,要『遠離一切相』,證果離相,將妄心降伏,要『無所住』來安住真心,以『六度萬行』的行門,能離一切相在『住心無住』上去修六度萬行,將心外諸相斷滅,同時心內諸相亦空,心之內外皆空。

『證』第四科叫證,證就是『果法』,修證得果。



此 信、解、行、證都是在說此二個問題,使修者要相信『降心離相』及『住心無住』的道理。如來慈悲開示,要降伏妄心,就要離一切相,要安住真心,就不可起執 著,必須將心內心外的『我執』『法執』都空掉,而『無所住著』,如此真心即可安住。所以『解悟』就是要悟到『離心離相』『住心無住』的道理。依照如此修 行,則可證得『佛果』,就是指『離心離相』『住心無住』的功夫已經成就了。



『莫作是念』行者不可存有如來『有度眾生的念頭』,若存有此念就是『我執』存在。因為眾生性空故,是因緣和合而生,當體即空,本不可得,當知『生佛一如皆 平等』。所以實在沒有眾生可度。若執有眾生可度,則有了所度的『眾生相』,也有能度的『我相』,如此即有『我、人、眾生、壽者』之『相』。若此則成為『凡 夫』。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結論



此為正宗分第四大科叫做『決定降住成證分』。

決定離心離相,住心無住,才可證到果位。

此經分科是依信、解、行、證的四大科而分。

對著如來所說的四種法寶『教、理、行、果。』四法而分科的。

『信』是要信如來所說的教法如前文『應如何教住』而發起信心,『解』是要深入覺悟,得到『深解義趣』,『行』是要起修,要遠離一切相,要無所住,把妄心調伏,使真心安住,依金剛經的行門『六度萬行』。『證』就是『果法』。



要空掉心內心外的『我執』『法執』都空掉,而無所住,如此真心就可安住了。

眾生性空,所以實無有眾生得滅度。

能空我等四相,就是菩薩,即非凡夫。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相皆平等。

佛無『我相』,故『化無所化』。乃眾生自度,由佛導引而已。







醒世詩



化度眾生乃導引

無有眾生得滅度

所化眾生皆自度

化盡眾生皆應機

皆是隨緣來示現

應緣赴感來教化

機緣對應無所化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