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g Thomas 青雲雲海宮粉絲團 LINE Mail youtube

課程資料

標題 (1)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科判
發表者 青雲雲海宮 (2015-02-03 12:31:28) IP 125.227.236.37
內容 (1)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心經總科判

總科分判表

大科分三:--甲初{經題}

甲二{譯人}

甲三{正文分二}===乙



乙初{顯說般若分二}==丙初==總示菩薩修證境界分四== 丁初{明能觀人}

丁二{明所修行}

丁三{明所觀境}

丁四{明所得益}



丙二==詳明般若真空實義分四===

丁初=={遣執}

丁二=={顯性}

丁三=={破妄分三=戊==初{破凡夫我相分三}==已

丁四=={證果分四==戊==戊初{明菩薩斷果}

==戊二{明諸佛得智果}



戊==二{破二乘法相分二}==已

戊==三{破權教菩薩法相}





丁三==戊初==已初{對迷心重者破五蘊}

已二{對迷色重者破十二入}

已三{對心色重者破十八界}



丁三==戊二==已初{破圓覺十二因緣法}

已二{破聲聞四諦法}



2丁四=={證果分二==戊:==初{明菩薩得斷果}

==二{明諸佛得佛智}



乙初{顯說般若分二}

乙二{密說般若分二}==丙初{出名讚嘆}

==丙二{正說咒語}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此八字為一經的總題,前七字『般若波羅蜜多心』為別題,後一字『經』為通題。

茲將此八字分作四段來講:

1.般若

2.波羅蜜多

3.心

4.經



1.般若—譯為智慧。又作三種般若。

<一>指實相般若、觀照般若、文字般若。

大乘義章卷十依據大智度論,立三種般若義,即:

(一)文字雖非般若,但為詮解般若之方便,又能生起般若,故稱文字般若。即指諸部般若經。

(二)觀照,謂慧心鑒達之用,其體即為般若,故稱觀照般若。

(三)實相,為觀照所知之境界,其體雖非般若,而能生起般若,故稱實相般若。



 三般若中,文字、實相二者為般若之法,並非即是般若,觀照則為般若之體。

般若乃圓常之大覺,此一覺有三種德,即:



(一)實相般若,為般若之理體。乃眾生所本具,非寂非照,離一切虛妄之相,為般若之實性。即一切種智。

(二)觀照般若,為觀照實相之實智。謂觀照之德,非照而照,了法無相,稱為觀照。即一切智。

(三)方便般若,為分別諸法之權智。謂方便之德,非寂而寂,善巧分別諸法,稱為方便。即道種智。



一、般若性質可分三:--



一、實相般若(理):『實相』,即諸法如實之相,不可以『有無』二元對立去分別它,亦無法以『大小』去計度它,絕非凡夫心理所能想像,或是世俗的言論可以描述。



引申指一切萬法真實不虛之體相,或真實之理法、不變之理、真如、法性等。以世俗認識之一切現象均為假相,唯有擺脫世俗認識才能顯示諸法常住不變之真實相狀,故稱實相。它是永恆不變,也不會壞滅的。



1) 實相無相:實相乃真空萬有之理體,本即具足,當體即空,離一切虛妄之相、空無一相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故曰無相。

2) 實相無不相:具足恒沙功德之相,無一法不是,故曰無不相。

3) 實相無相無不相:雖離相而空理體不空,雖具足而自性本寂,及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不礙真空,妙有非有,真空非空,即是空有不二之理,此即實相般若之真諦。



二、觀照般若(行):實相理體上所起的一種智用,當行者修觀時,心光發明,照遍諸法,了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之理,當體即空,由空此妄相故,而見真空理體 的如實之實相,以此實相由觀照而證得,故曰觀照般若。如實了解經教中所說的真理,並依此理去實修證悟,期間所顯出的功行,可助行者實修時,容易進入行門的 一種方法,此為觀照般若之作用。



三、文字般若(教):諸佛菩薩以文字般若,開導一切有情,使其能夠理解而開悟,謂之文字般若。以此文字般若能夠令眾生開啟智慧,再以此文字般若之意義,進 入觀照中而啟發出覺悟之心,由於覺悟而知宇宙真如實相、當體即空之理,進而得證實相真空理體,真實不虛,寂靜不滅不壞而能夠永恆不變。



即是由閱讀經典所開發出來的智慧,叫做文字般若,即是以聞、思、修三學而豁破無明的束縛,得以親見本來的真面目,找回自性真如,即可明心見性,當下開悟而能得解脫涅槃。



一、般若性質可分三德與三佛性:--



1.實相般若:三德(在果位)謂之法身德,三佛性(在因位)謂之正因理心佛相。如舟筏。法身係指一切存在本來具足之真如,或指以功德法完成之身。



2.觀照般若:三德謂之般若德,三佛性謂之了因慧心佛性。如駕駛。般若則指悟之智慧。此三者,三即一,一即三;而在因位時,稱為三佛性;在果位時,稱為三德。



3.文字般若;三德謂之解脫德,三佛性謂之緣因善心佛性。如目的地。解脫即脫離煩惱束縛之謂。



聞、思、修三慧:--



指聞思修三慧。即簡擇事理之三種精神作用。即:



(一)聞慧,即由三藏十二分教或善知識處聞知,能生無漏聖慧,故稱聞所成慧。此為聲聞所成就。以修十二因緣法而成就。



(二)思慧,即由思惟所聞所見之道理而生之無漏聖慧,為緣覺所成就。以修四諦道而成就。



(三)修慧,乃依修習而生之無漏聖慧,為菩薩所成就。



 其中,聞慧為三慧之因,眾生若受持轉讀,究竟流布諸經藏,則生慧;依此聞慧則生思慧;依思慧則有修慧。



***待續***







醒世詩



觀音菩薩楊柳枝

淨水遍灑三千界

耳根圓通能分辨

妄聞真聞立判別

聞聲救苦慈航度

接引西方不輪迴

明能觀人知所修

觀境得益明所知

顯密分說般若界

菩薩修證知真如

破妄證果得智果

破除諸相無心色

人法兩空二乘破

菩薩法相權教破

五蘊皆空對迷心

十二入破對迷色

十八入破對心色

十二因緣圓覺破

四聖諦道聲聞破

真空妙有真實相

諸法皆空亦如是

了知四大皆假合

當悟不生亦不滅

不增不減亦如是

無有罣礙心安住

如如不動即佛陀

第一義諦即是空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