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g Thomas 青雲雲海宮粉絲團 LINE Mail youtube

課程資料

標題 (3)般若之意義(2)
發表者 青雲雲海宮 (2015-02-03 13:38:50) IP 125.227.236.37
內容 (3)般若之意義(2)



若論斷位



依別教之說,十信位能伏住見思惑,初住能斷除見惑,七住能斷盡思惑,八、九、十住能斷除界內之塵沙惑,十行斷界外之塵沙惑,十迴向能伏住無明惑,初地以後 至妙覺位能斷除十二品之無明惑。依圓教之說,五品弟子位能伏住五住地之煩惱,十信中之初信位能斷除見惑,七信位能斷盡思惑,八、九、十信能斷除界內外之塵 沙惑,初住以後至妙覺位能斷除四十二品之無明惑。



菩薩五十二位



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



界內、界外



欲、色、無色等三界之內,稱為界內;出離三界,則稱界外。三界為苦之世界,而佛陀已離生死,得涅槃,故言佛陀已超出三界之生死。一般人認為涅槃係身心歸於 死滅,大乘則認為,身心之滅絕,並非真實之涅槃,涅槃並不是僅以出三界為目的,必須斷除精神上之迷根,始能獲得真正之涅槃。故真正之涅槃乃不分界內、界 外,此稱「無住處涅槃」;若以出三界為目的,即稱為「界內教法」。



般若



通常的所謂智慧者,仍不足以表達般若的含義,但是世人常以『聰明』就是『智慧』,若據此翻譯之,則會混淆『聰明』 與『智慧』 以為等同。故仍以保存梵語『般若』而不翻譯。若強翻譯則可以說稱『無上妙智慧』。

世人如大學問家,大藝術家,大道學家等,都是世人所公認的俱足大智慧的結晶者。這只不過是一種世間辯智,仍然是一種有漏智,無法令人明心見性、了脫生死。 或許會讓人發生一些煩惱痛苦或者一些憂愁的現象,令人更加苦惱。這一些皆是由第六識妄心所分別出來的妄知邪見,是不實、是汙染人的真心根源。如此的智慧是 不可以稱之為『般若』。般若是由真心所流露出來的,是真實的、純淨無染的、是正知正見的、若用此般若,就能使行者斷惑證真,離苦得樂,亦能普度眾生出越生 死苦海、同登極樂彼岸,此為般若妙智慧的極致。



四例翻經



一、翻字不翻音—般若二字及一切神咒。

二、翻音不翻字—萬字。

三、音字俱翻—純粹譯成華文之經典。

四、音字具不翻—梵本(非但音不翻、字亦不翻)



五種不翻



一、多含不翻—如婆伽梵(佛之尊號)含六義;自在、熾盛、端嚴、名稱、吉祥、尊貴。

二、秘密不翻—神咒。

三、尊重不翻—即般若等。

四、順古不翻—如阿耨多羅三妙三菩提。

五、此方無、不翻—如庵摩羅果(印度果名)



般若



略說般若(智慧)的意義如下:--

明白真理、認識事實叫做智慧。

通達有為之事相為智、通達無為之空理為慧。

智有照了的功能,慧有鑑別的作用。

智能明了諸法,慧能斷惑證真。

智名外境,能破世間諸有為法,皆是因緣而起的幻相,沒有實我,慧名自心,了悟心、生、佛三無差別之妙理,正同人人本俱的不生不滅之常住真心佛性,能離迷情妄相的清淨無分別相智,了知法性本空,而無所得的真空無相智。



什麼叫四智?



佛果之四智。全稱四智心品。為唯識宗所立。即將有漏的第八識、第七識、第六識,及前五識轉變為四種無漏智,即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

(1) 成所作智: 即轉前五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所得之智。概自證化他之二利應作,故稱所作;大悲隨類應同之妙業必得成就,故稱成。為利益一切有情眾生,示現種種神通的變化,成就本願力所應做的事。



(2)妙觀察智:即巧妙觀察諸法而自在說法之智,乃轉第六意識之有漏為無漏所得的一種智慧。觀察諸法之相,隨順機緣而為一切眾生說諸妙法。

(3)平等性智:。指體悟自、他平等之智。即轉第七末那識所得之智慧,依此智慧而了知一切事相及自他皆平等,乃生起大慈悲心。泯除人我差別之相,證得自、他皆平等之理,以大慈大悲、普濟一切有情。



(4) 大圓境智:即指可如實映現一切法之佛智。此種佛智,如大圓鏡之可映現一切形像,密教稱為金剛智。依唯識宗所說,成佛以後,煩惱即轉變為智慧。此種智慧可分四種,其第四種(即第八阿賴耶識)轉變為清淨智,此即大圓鏡智。

此智可轉有漏善惡之業報,顯萬得莊嚴之境界,轉第八識之有漏為無漏之智,塵垢既盡,實相顯現,法界一切有為、無為,皆能圓滿無礙,如大圓境,光照遍十方,無物不照,普攝萬象,成就無漏莊嚴之身土,如大圓境中映現一切色相,故曰大圓境智.



大圓境智即『法身』,實相般若也。

平等性智即『報身』,觀照般若也。

妙觀察智和成所作智即『化身』,文字般若也。

此四智即是轉『識』成『智』的道理。

『識』是有分別、屬汙染而有漏的。凡夫所用的『妄想心』而入迷惑中。

『智』是無分別、屬清淨無漏的。聖者所證的圓明妙覺性。轉迷開悟,破妄顯真,轉凡成聖的意思。若依此般若妙法而修,以三般若為工具,悟得無一法可得,證果 離相,無得而得,無說而說,四相破除,離相之念亦離,真心覓回,迷情妄相皆銷,當體皆空,了無一法可得,即可親證實相般若之境界。



舉例說明三般若之間的關係



『般若』如『電燈』、『煩惱』如『黑暗』、『實相』如『器物』,若用般若觀照,則煩惱頓斷、實相則顯現;正如電燈一照,則黑暗頓除變光亮、一切器物皆可顯現出來,就可看清楚一切。

(1) 實相般若:即心之本體,屬自證分。

(2) 觀照般若:即心之妙用,屬見分。

(3) 文字般若:即心之妙用,屬相分。

若以一心三觀,一即三、而三即一不二。



一心三觀



可用一面鏡子來表示三者之間的關係:

(1) 『水銀和玻璃』:是鏡的本體,實相般若。

(2) 『照』:是鏡的作用,如觀照般若。

(3) 『光』:是鏡的相貌,如文字般若。

此一鏡當中,需要三者圓具不可分離的,缺一不可,此三般若,皆在行者一念心中所具足,不需向心外取相,亦不需向心外求法,只需向心內觀照,心光發明,覓得本心而見性,恢復本來的面目,即能開悟。至此『般若』的大義已經講完了。



***待續***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