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g Thomas 青雲雲海宮粉絲團 LINE Mail youtube

課程資料

標題 (9)共修母經第九講
發表者 青雲雲海宮 (2015-02-03 14:55:46) IP 125.227.236.37
內容 **續前講***



(9)共修母經第九講



經文:弟子,聞 母金言,無極,既生太極,兩儀又分三家,萬物由此而生,又復由此而滅,何不令其不生不滅,以免血流滿地,骨脫如山,豈不甚幸。



解說:現在瑤池金母就要說明如何來解決了脫生死的方法,每個人要如何才能夠找出解決之道,離苦得樂,破迷開悟呢!弟子就是說 ( 觀音大士),聽到瑤池金母要開始詳細解釋要如何得到解脫的方法了。



母娘說,無極既然生了太極,太極又生兩儀(陰陽分判),由兩儀又生(水、火、風)三家,也就是精、氣、神,三家生生不息,一切萬物皆從此而生成,又再由此 而滅盡,萬悟為何要生死不止呢?有什麼方法可以叫萬物永遠不生也不滅呢?,若是可以不再生滅,就不會再有肉身潰爛而血水流向四處,駭骨又會堆積像山一樣的 高,若真能如此不生不滅,則眾生不是很幸福嗎!



經文:金母曰,太極分判,天地生物之心,血流滿地,骨脫如山,萬物自做之孽也。



解說:現在瑤池金母就要解釋說明這個問題的原因,眾生如何造業而輪迴,如何解脫。所以瑤池金母就向大家宣說這個問題的由來,因為無極生太極,太極又生兩儀,陽儀就是天,陰儀就是地,所以天地開泰之時,天地有好生之德,所以生成了萬物,自然的現象。



天降甘霖而滋潤大地,地再生萬物而養育群生,但是眾生的七情六慾而壞了本性,本來純潔的靈性被染汙後,就會起妄心而造作,貪愛欲念,愚癡昏闇,壞事做絕, 自然又再流轉輪迴,生生不息,造業不止,生死無盡期,肉身壞爛而血水流向四處,屍駭因而堆積如山高,就是萬物迷惑後所造諸罪業的緣故。



「七情六欲」可說是人的本能,泛指人類基本的情緒及欲望。也是一個梵漢合璧的成語,在《禮記‧禮運篇》提到:「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六欲:生死耳目口 鼻。」是指一般人所具有的感情或生理需求及欲望。 然現今對於「六欲」的釋義,則源自佛典,即指凡夫對他人(尤其異性)所具有的六種欲望,據《大智度論》 記載有:色欲、形貌欲、威儀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人相欲等六欲。因此,《禪要經‧訶欲品》提到:在禪修上對治此六種欲望的觀法,有不淨觀(治著前五 欲)及骨鎖觀(治著人相欲)。



「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的七種感情:喜、怒、哀、樂、愛、惡、欲,是具有感覺、認識、意志、思考等感情作用;也是利害之根,是非之主。一如《禪林寶訓順 硃》所敘:「至一念既生,則性情相亂;七情既起,則愛惡交攻於自己,毀壞其生命,他人傷損其形體。」由於他人損傷自己之所愛,因而忿恨難平,甚至殃及他 人。



佛法稱人類及一切生物為「有情眾生」。所謂「有情」,是指一切有感情、意識的生物,多以情識、欲望為主導;又一切有情眾生皆是假借五陰(色、受、想、行、識陰)和合眾聚而生,因此,稱為眾生。



唯有情眾生不明諸法實相:世間乃眾多因緣假合所成,而妄執有「我」、「我所(有)」,以自我為中心,內心又與貪瞋痴慢疑等煩惱相應,遂有喜、怒、憂、悲、愛、憎、欲等七種情感作用,如此起惑造業,流轉不息。



故《金剛經註釋》對於「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住」字,如此注解:「因其有所住,而人之七情六欲,皆足以汩沒其心,此心便不能生。」凡夫若能悟解此「心」即「無我」,則惑業不起,當下就能正見諸法實相,獲得無礙自在,而為聖者。



是以我們對於現前之「七情、六欲、三毒、無明」,視為「如蛇如蠍」,不敢觸著;若不小心誤觸或侵犯了,沒有不遭螫囓的,因而須特別謹慎地處理自己的「七情六欲」。



這也是近年來「情緒管理」一直被視為重要課題的原因。 唯有不耽溺於外在形貌、言語音聲、細滑等諸相,方能遠離對境起執著、不捨所產生的憂、悲、愛、憎等情緒,而逍遙自在地過日子!



經文:爾今問此,但有不生不滅之道,而無不生不滅之理。



解說:因為眾生業障深重,貪愛、煩惱、愚痴、不覺故,無斷的起心動念,又再造作生出惡業根,因此又要輪迴受苦,自己造業自己受報,這是不變的因果循環之天理,永遠也不會變的。



所以說種諸惡業,就要受諸苦果報。善報惡報、速報遲報,終需有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如何才可以化解諸惡果報呢?眾生就要行功立德,使得功過相抵後,自然惡果報就可以化消了。行諸善功善德就是不生不滅之道。



經文:爾時,慈航尊者,長跪座前,敢請宣說不生不滅之道。



解說:在這個時候的慈航大士,很虔誠的跪在瑤池金母的面前,很大膽的請求瑤池金母再恭請講解有關不生不滅之道,要如何可以不再輪迴受苦報的道理。恭敬的懇請瑤池金母宣示這個道理。



如何造業就如何受報,若不造業就不會輪迴。所以金母要請大家仔細的聽清楚,就要詳細的再解釋解脫的方法了。



經文:金母,撫膺良久曰,居,吾語汝。



解說:當慈航大士虔誠的合掌請示要如何才能獲得解脫之道?如何才能夠不生不滅?恭請瑤池金母宣示解脫的法門。當時金母將雙手擺在胸前思量許久後才說,慈航 大士你先坐下來聽好,母娘會詳細的為你解說清楚的,因為這個解脫之道是甚深微妙的真如實相之理,不是三言兩語可以道盡的。



必須詳細解說其中玄妙之處,使得末法眾生聽後能夠開悟不迷,必須深入淺出的三轉法輪,一切利根與頓根的眾生皆能聽後開悟不迷,了達宇宙真如實相是當體即空,而又不生不滅的,原本既是如如的一合相,沒有生,那又需要斷滅呢?



即知是一合相,就是沒有壞滅、分散、緣起緣滅的因果問題發生,原來就是那樣不變的真如理相,沒有生滅的現象會發生,只因眾生無明一起,六蔽忘心蒙蔽了本來的真心(佛心),故妄起煩惱而生滅不息。





經文:道者,反本之用也。



解說:道家常說:『鍊精化氣、鍊氣化神、鍊神歸虛』,就是要將人身的三寶(精、氣、神)鍊足。依金真丹道祕笈:『天津堤頭劉云普老師云』:陰陽二氣一合, 所發光明亮,為蟾光,其光色,為金黃之色。慧光者,身不足,內有陰氣,會發現一趣魔障景象,蟾光者,是佛足借蟾名三足之意,是精氣神三足合一之理。由上可 知,終將一炁鍊化還虛,是謂:『反本之用也』。



經文:萬物皆有本,由本,而生枝,由枝,而生葉,由葉,而生花,由花,而生果。



解說:天下萬物都有一個本元(第八阿律耶識),就是(無沒識)意謂執持諸法而不迷失心性;以其為諸法之根本,故亦稱本識;以其為諸識作用之最強者,故亦稱識主。此識為宇宙萬有之本,含藏萬有,使之存而不失,故稱藏識。又因其能含藏生長萬有之種子,故亦稱種子識。



此外,阿賴耶識亦稱初剎那識、初能變、第一識。因宇宙萬物生成之最初一剎那,唯有此第八識而已,故稱初剎那識。而此識亦為能變現諸境之心識,故亦稱初能 變。由本向末數為第一,故稱第一識。由於有阿賴耶識才能變現萬有,故唯識學主張一切萬有皆緣起於阿賴耶識,此亦為唯心論之一種。



宇宙萬物的起源如同先有樹根,再由樹根發芽生枝幹,由枝幹再生出葉子,由葉子再開花,開花後,又可以結成果實累累的道理一樣。就是先要有根本,再由根本而演化生出萬物一樣。



第八阿律耶識含藏一切萬有種子,再由此種子開花生枝結果,演化為宇宙萬物的生成。只要第八阿律耶識不悶染汙,就不會因為薰因種子的變化而變種。因為種子會 生起現行,若現行種子是由薰因種子所引起的現行,則種子生種子,就會因薰染的關係而產生變種,若是變種,就是本來純淨的種子被汙染了。



所以眾生要明白真理,原本即俱足的純淨種子,若不執著攀附外在因緣的關係,就不會染汙心田,若能夠再恢復本來的真面目,就能找回本心。



***待續***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