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g Thomas 青雲雲海宮粉絲團 LINE Mail youtube

課程資料

標題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詳解 {21}
發表者 青雲雲海宮 (2015-02-03 15:10:30) IP 125.227.236.37
內容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詳解 {21}



{菩薩五種相}



據莊嚴經論舉出之菩薩五種相,即,

(一)憐愍相,謂菩薩以慈悲菩提之心愍念一切眾生,廣行方便,饒益攝受。

(二)愛語相,謂菩薩能於一切佛法巧妙宣說,柔言慈語,令眾生得正信。

(三)勇健相,謂菩薩為度眾生,於諸難行之事,悉皆行之,不生退卻。

(四)開手相,謂菩薩悲願深重,以財慧普攝一切,行布施以濟貧拔苦。

(五)釋義相,謂菩薩為度眾生,故施無礙辯,解釋經義,以最上法而攝受之。



{三乘}



三乘。即三種交通工具,比喻運載眾生渡越生死到涅槃彼岸之三種法門。<一>就眾生根機之鈍、中、利,佛應之而說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等三種教法。

(一)聲聞乘,聞佛聲教而得悟道,故稱聲聞。其知苦斷集、慕滅修道,以此四諦為乘。

(二)緣覺乘,又作辟支佛乘、獨覺乘。觀十二因緣覺真諦理,故稱緣覺。



始觀無明乃至老死,次觀無明滅乃至老死滅,由此因緣生滅,即悟非生非滅,乃以此十二因緣為乘。

無明、行、{前世因}

識、名色、六處、觸、受、{今生果}

愛、取、有、{今世因}

生、老死。{來世果}

此即三世兩重因果



(三)菩薩乘,又作大乘、佛乘、如來乘。求無上菩提,願度一切眾生,修六度萬行,以此六度為乘。

前二乘唯自利,無利他,故總稱小乘,菩薩乘自利利他具足,故為大乘。



唯『佛』一人得三圓覺圓滿俱足,萬德具備,故可稱『無上正等正覺』。



金剛經中所稱『善』男子善女人的『善』是高尚無比,須『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才配稱金剛經上的善男子善女人。可有何法可發?



{三圓覺}



為妙覺果佛所具足之三覺,即:

(一)自覺,謂覺知三世一切諸法常、無常等,悟性真空,了惑虛妄,功成妙智,道證圓覺,故稱自覺。

(二)覺他,謂運無緣之慈,度諸眾生,令離生死苦,得涅槃樂。

(三)覺行圓滿,又作覺滿,謂三惑淨盡,眾德悉備,位登妙覺,行滿果圓。阿羅漢具自覺,菩薩具自覺、覺他二覺,佛具三覺。



{三惑}



又作三障。天台宗就界內、界外之惑所分之見思、塵沙、無明等三惑。

(一)見思惑,見惑與思惑之並稱。見惑,乃意根對法塵所起之諸邪見。即迷於推度三世道理之煩惱;

思惑,乃眼耳鼻舌身五根,貪愛色聲香味觸五塵,而起之想著。即迷於現在事理之煩惱。此見思惑為聲聞、緣覺、菩薩三乘所共斷,故稱通惑。由此招感三界之生死,故為界內之惑,須以空觀對治之。



(二)塵沙惑,迷於界內外恆沙塵數之法所起之惑障,稱為塵沙惑。菩薩斷除見思惑後,易著於空觀,而未能進一步了知眾生之塵沙惑,及對治教化之方法,故此惑又稱著空惑,能妨礙菩薩出假利生,化度眾生。又此惑為菩薩所斷,故又稱別惑,通於界內外,須以假觀破之。



(三)無明惑,於一切法無所明了,故稱無明。即迷於中道第一義諦之煩惱。此惑乃業識之種子、煩惱之根本,聲聞、緣覺不知其名,屬界外之惑,唯在大乘菩薩,定慧雙修,萬行具足,方斷此惑,故又稱別惑。須以中觀破之。



大乘起信論所說之本覺、始覺、究竟覺。



(一)本覺,指一切眾生本來固有之自性清淨心。

(二)始覺,依本覺內薰與教法外薰而妄心漸起契於本覺之知覺者。

(三)究竟覺,始覺中與本覺極其一致者。



此時須菩提代表眾人提出兩個問題來請示佛陀開示:



1.云何應住? 要如何安住修者的真心? 真心是指所發的『菩提心』。是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2.云何降伏其心? 是要將『妄心』降服不起,不貪圖五欲,不攀緣六塵的心安住。



歡迎瀏覽本宮網址: http://www.goldenmom.org



{待續}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