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詳解 {24} 大乘正宗分第三 {經文}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若非無想。 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第三段佛講大乘法為至正之宗。 丙四、如來開示 (分三) 丁一、開示降住 (分三) 戊一、降心之方 (分三) 己一、標示 佛告須菩...
2015-02-03 15:11:52 編號:310 瀏覽:697 回應:0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詳解 {23} 丙三、當機願聞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樂讀ㄧㄠˋ音)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唯」是答應之詞,多用於下級之對上級,所以有恭敬之意。「然」者是「遵循」和「同意」的意思。須菩提對佛陀將說出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心,應如何住、又如何降伏其心,表示十足的相信佛陀會說得很圓滿,所以唯唯諾諾地遵循佛陀的教諭。故又稱「世尊」來尊敬佛陀,同時也肯定自我有能力聽受佛 陀將要說的法。 「願樂欲聞」: 這裡的「願」是願望的意思,有迫切需要...
2015-02-03 15:11:23 編號:309 瀏覽:655 回應:0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詳解 {22} 丙二、如來許說 (分二) 丁一、讚善印是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為何佛陀讚嘆須菩提兩次呢?一般中下根器者是無法看出佛陀的『行、住、坐、臥』四威儀皆是佛法,能領悟此理甚是讚嘆,同時又能為大眾未開悟者請法,如來在成佛後,時時刻刻皆在『護念眾生』,『付囑眾生』,可是弟子未能看出消息來。如來就為須菩提印證而讚嘆他說的對。 『諦聽』有二義:-- 一、 真實之義,聽經要發『真實心』來聽,聽聞佛法也要...
2015-02-03 15:10:58 編號:308 瀏覽:653 回應:0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詳解 {21} {菩薩五種相} 據莊嚴經論舉出之菩薩五種相,即, (一)憐愍相,謂菩薩以慈悲菩提之心愍念一切眾生,廣行方便,饒益攝受。 (二)愛語相,謂菩薩能於一切佛法巧妙宣說,柔言慈語,令眾生得正信。 (三)勇健相,謂菩薩為度眾生,於諸難行之事,悉皆行之,不生退卻。 (四)開手相,謂菩薩悲願深重,以財慧普攝一切,行布施以濟貧拔苦。 (五)釋義相,謂菩薩為度眾生,故施無礙辯,解釋經義,以最上法而攝受之。 {三乘} 三乘。即三種交通工具,比喻運載眾...
2015-02-03 15:10:30 編號:307 瀏覽:681 回應:0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詳解 {20} 丁二、因機設問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菩提薩埵{又求無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稱作菩提薩埵,略稱菩薩}。華言覺有情,上求佛覺,下化有情,稱菩薩,省文也。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阿無也,褥多羅上也,三藐正等,三菩提正覺也。云何應住,是如何住其道心,使得定靜。 菩提。 意譯覺、智、知、道。廣義而言,乃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槃之智慧。 即佛、緣覺、聲聞各於其果所得之覺智。 此三種菩提中,以佛之菩提為無上...
2015-02-03 15:10:01 編號:306 瀏覽:683 回應:0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詳解 {19} 「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這一段經文,是佛要說出:凡發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善男、善女,應這樣的住,這樣地降伏其心。現在分別說明於下: 「應如是住」者,是佛陀以自身實踐到的成就,用來告訴須菩提。佛陀的成就是什麼呢?就是悟得了無我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佛陀悟得無我、無法、無非法諸 相,是用什麼悟得呢?是用他成就的金剛般若,也就是佛住于金剛般若之中而悟得諸法無我、無法、無非法諸相的。若善男子...
2015-02-03 15:09:32 編號:305 瀏覽:676 回應:0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詳解 {18} 「佛言:善哉善哉!」 :這是佛陀讚許須菩提之詞。第一句「善哉」是讚許須菩提善契如來的本心。因為佛陀自成就佛道以來,無不時時刻刻在護念諸菩薩,為了弘揚佛法,無不時時刻刻在付囑諸菩薩。佛陀的護念與付囑,有出之于口的,也有存之於心的。 須菩提不但明白佛陀之口的護念、付囑,更能體會佛陀內心的護念、付囑,這種深體佛意的修養,不是智慧成就而又具有高度的神通力者是做不到的。所以佛陀第一句「善哉」,是讚許須菩提的功德智慧。 第二句「善哉!」是佛陀讚許須菩提具有...
2015-02-03 15:09:07 編號:304 瀏覽:661 回應:0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詳解 {17} 佛陀以此真空妙有的大義來教誡諸菩薩,所以是「善咐囑諸菩薩」。菩薩者,是自度度他的大乘行者,自己成就了真空妙有的般若以後,自會去度化一切眾生,使所有眾生也成就真空妙有的般若。佛陀咐囑諸菩薩的本意,即在於此。 「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所謂「應云何住」者,是須菩提請示佛陀:善男子、善女人,發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使此心住在什麼地方最安穩呢?依須菩 提的想法,這發出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該有一個...
2015-02-03 15:08:37 編號:303 瀏覽:685 回應:0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詳解 {16} 「善男子」者,是一個普通名詞,沒有特定的對象,但所包括的人,一定是屬於「善」的一面,而不是屬於惡的一面。因為唯有善男子才會對自我的生命真諦有心去 探求。惡男子們每天醉生夢死、無惡不作,根本不重視自己的生命,當然更不會去追求生命的真諦,以求得心安。所以屬於「善男子」的人,包括了僧、俗的比丘、 沙彌、優婆塞等類之人。 「善女人」者,其意義與「善男子」一樣,都是發心要追求人生真諦的女子們。她們包括了僧、俗的比丘尼、沙彌尼、式叉摩那、優婆夷等類之人。 以...
2015-02-03 15:08:08 編號:302 瀏覽:654 回應:0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詳解 {15}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如來」的意義前面也曾說明過了。現在要補充說明的是:稱「如來」者,是表佛的性德,因為須菩提之於佛陀的乞食、收衣缽、洗足、敷座而坐等等的一切行止,雖有諸相而非相,秉如實之道于日間事,如如性德表露無遺。 所以須菩提先稱佛的總稱「世尊」,再稱佛的性德「如來」。也就是說,佛陀是以法性如來之身,示現于凡夫之前,佛本身不住一切相,但又不捨一切眾生。 「善」者,是如來度眾生的方法,善巧方便,應機施教。前面曾說過,有人以一首...
2015-02-03 15:07:39 編號:301 瀏覽:659 回應:0